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医见未来 > 第39章 真实世界数据的破冰

第39章 真实世界数据的破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顺利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初审后,顾然团队并没有马上获得完整的患者数据权限,而是与两家愿意合作的三甲医院签订了一份“分阶段数据共享与联合研究协议”。

第一阶段:

医院仅提供已脱敏的历史病例数据,包括患者的用药记录、药效反应、不良反应等。

数据范围严格限制在特定几类心血管疾病患者,暂时不涉及其他疾病或全院数据。

第二阶段:

针对新入组的真实患者,收集体质相关生理数据(如HRV、舌象图像、睡眠监测等),与用药数据同步采集。

研究过程中,患者需签署额外知情同意书,参与动态体质与药效监测研究。

第三阶段:

联合和衡堂的体质数据,共建中西医结合的体质-药效数据库。

如果前两阶段的研究数据证明体质量化分类对个体化用药有积极价值,将考虑扩大研究范围,探索其他疾病领域的应用潜力。

程向阳仔细阅读完协议内容,笑着拍了拍顾然的肩:“这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两家三甲医院愿意联手,说明你们的研究真的有被认可的潜力。”

顾然的眼中带着几分欣慰:“接下来就看我们能不能用数据说话了。”

虽然医院答应合作,但实际操作中,数据格式、采集标准、记录习惯等差异巨大,给顾然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技术难题。

医院的数据:以电子病历(EMR)为核心,记录患者的诊断、用药、检验检查、出入院记录等信息。

和衡堂的数据:以纸质病历为主,记录的是望闻问切、脉象描述、调理方案等,描述方式非常主观。

智能监测设备的数据:以时间序列为主,包括连续监测的HRV、睡眠、活动量等动态指标。

“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数据映射框架,才能把不同来源的数据串联起来。”李思源在技术会上说道。

“尤其是中医描述和现代医学指标之间的转换,必须有医学专家参与,”苏静补充道,“否则AI根本没法理解‘脉象弦细’这种描述背后的真实生理含义。”

为此,顾然特地邀请了梁远清——那位一直致力于中医数据标准化研究的老朋友,担任数据整合的医学顾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