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美食博主穿越后养了个状元郎 > 第28章 对你有意

第28章 对你有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顾笙便起身了,收拾好后他便直奔厨房而去。

尽管赵家有留有仆人可供差遣,但顾笙不习惯驱使他人,更愿意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做。

灶膛里的火苗刚窜起来,院中便传来脚步声,顾笙回头,看见李修远披着外衫站在门口,发髻松散,眼中还带着几分睡意。

“怎么不多睡会儿?”顾笙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手上的面粉蹭出一道白痕。

李修远走近,伸手替他抹去那道面粉印子:“今日要去府衙报名。”他的指尖温热,在顾笙脸上停留了一瞬才收回,“倒是你,起这么早做什么?”

“给你们准备早膳。”顾笙转身搅动锅里的粥,“府衙排队不知要多久,总不能饿着肚子。”

李修远没说话,只是站在他身后,看着顾笙忙碌的背影。

晨光透过窗纸照进来,给顾笙的侧脸镀上一层柔和的轮廓,他忽然伸手,从后面环住顾笙的腰,下巴抵在他肩上。

“别闹,粥要糊了。”顾笙耳根发热,手肘轻轻往后顶了顶。

“我帮你。”李修远松开手,转而拿起一旁的竹篮,开始往里面装顾笙做好的茯苓糕和芝麻饼。

两人默契地忙碌着,不多时,赵明轩、周林安和张子谦也陆续起来了,四人围坐在院中的石桌旁用早膳,顾笙特意给每人煮了一碗姜糖水。

“笙哥儿这手艺,不去开茶楼真是可惜了。”周林安捧着碗感叹。

李修远瞥了他一眼:“就你想法多。”

“哎哟,这就护上了?”周林安挤眉弄眼,被张子谦在桌下踢了一脚才收敛。

饭后,四人收拾好县试通过的证明、保结文书等材料出发府衙。

府衙礼房前这几天都是早早便排起长龙,各地前来应考的学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低声讨论经义,有的则紧张地反复检查手中文书。

李修远四人排在队伍中段,不时有相识的同窗过来打招呼。

“听说今年主考官是翰林院的徐大人,最重策论。”一个瘦高个子的学子凑过来小声说道。

赵明轩挑眉,对着身后三人解释道:“家父昨日还说,徐大人最厌恶华而不实的文章。”

“那正好,我们子谦的文章最是朴实无华。”周林安笑着拍了拍张子谦的肩膀,惹得后者红了耳根。

排队近两个时辰,终于轮到他们,礼房的书吏仔细核对了每人的文书,又让四人在名册上按了手印。

“好了,五月初五卯时入场,莫要迟到。”书吏将盖了印的准考证递给他们“祝各位蟾宫折桂。”

离开府衙时已近午时,四人找了家干净的食肆用了午膳。

席间,周林安提起下午去赵府拜访的事。

“家父昨日收到拜帖很是高兴,特意嘱咐我报完名后带你们前去。”赵明轩夹了一筷子鱼肉,“尤其是修远,家父对你那篇《论君子之道》赞不绝口。”

李修远放下筷子,正色道:“通判大人谬赞了,拙作不值一提。”

“你少来这套,”赵明轩笑道,“家父眼光毒辣,能得他一句夸奖可不容易。”

饭后,四人回到小院稍作休整,顾笙正在院中晾晒被褥,见他们回来,忙迎上前:“可还顺利?”

李修远点头,将准考证递给他看:“下月初五开考。”

顾笙小心地接过那张盖着红印的纸,感叹了一句:这就是古代的准考证啊。

“你们下午要去赵府?”顾笙将准考证还给李修远,“我备了些茶点,可要带上?”

李修远摇头:“不必麻烦,你好好休息。”他顿了顿,“晚上我们可能回来得晚,你不必等我们用膳。”

未时三刻,四人整装出发。

赵府位于城东的官宦区,朱漆大门前立着两只石狮子,气派非常,门房见是少爷回来,连忙迎上前行礼。

“二少爷,老爷在书房等着呢。”门房恭敬地说道。

赵明轩领着三人穿过前院,绕过影壁,来到后院的书房,赵常林正在案前批阅公文,见他们进来,放下毛笔起身相迎。

“学生见过通判大人。”李修远三人齐声行礼。

赵常林约莫五十出头,面容清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身着家常的藏青色直缀,腰间只悬着一方玉佩,显得朴素而威严。

“不必多礼,你们都是名轩的同窗朋友,不必如此见外,直接唤我为伯父就好。”赵常林示意他们入座,“明轩常提起你们,今日一见,果然都是青年才俊。”

丫鬟奉上茶点后退下,赵常林开始询问四人的学业。

他从《四书》问到《五经》,从史论问到策对,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

李修远始终对答如流,尤其在对《春秋》微言大义的阐释上,见解独到,令赵常林频频点头。

“李贤侄对《春秋》的理解颇为深刻。”赵常林抚须道,“老夫这里有一道去年江南乡试的策论题,不知你可有兴趣一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