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远恭敬地接过题目,略一思索便开始作答。
他从“为政以德”切入,引经据典,层层深入,最后归结到“君子务本”的观点上,一气呵成。
赵常林听完,眼中闪过赞赏之色:“好一个‘君子务本’!”明轩的这位同窗的确不简单。
赵明轩得意地笑了:“父亲现在信我了吧?修远的才识在我认识的同龄人中可是数一数二的。”
周林安和张子谦也各自展示了所长,张子谦精于算学,周林安应皇商身份,则对礼制研究颇深。
不知不觉,窗外日影西斜,已是傍晚时分。
“老爷,晚膳备好了。”赵伯在门外轻声禀报。
赵常林这才惊觉时间流逝:“聊得尽兴,竟忘了时辰,诸位贤侄一同留下用膳吧。”
李修远想起顾笙还在小院等着,便道:“多谢伯父美意,只是家中还有人等着。”
“哦?”赵常林略显惊讶,“李贤侄还有亲眷陪同赴考?”
赵明轩连忙解释:“父亲,修远的家人担心他独自外出考试,所以他的未婚夫也一同来了,今日留在家里。”
李修远补充道:“他是我未过门的夫郎,名唤顾笙,平日照顾我们起居。”
是位哥儿?赵常林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恢复如常:“既如此,便让下人跑一趟,告知一声便是。”
李修远感激地行礼:“多谢伯父体谅。”
晚膳设在花厅,菜肴精致丰盛,席间,赵常林又问了些朝中时事,李修远皆能言之有物,引得赵常林连连称赞。
“李贤侄才华横溢,此次童试必能高中。”赵常林举杯道,“老夫先预祝你们金牌题名。”
李修远连忙起身回敬:“承伯父吉言,学生定当竭尽全力。”
正当宾主尽欢之际,花厅的珠帘忽然被掀开,一个身着淡粉色襦裙的少女走了进来,她约莫十五六岁,眉目如画,举止端庄。
“父亲,女儿不知有客......”少女见到生人,顿时红了脸,想要退出去。
赵常林招手道:“无妨,月芸,来见过你兄长的同窗。”
赵月芸款款上前,向四人行礼,当她抬眼看李修远时,目光不禁在他俊朗的面容上多停留了一瞬,脸颊更红了。
“这是小女月芸,平日娇惯坏了,让诸位见笑。”赵常林笑道。
李修远三人连忙还礼。
赵月芸退下后,晚膳继续进行,但李修远注意到赵明轩的神色有些异样。
离开赵府时已是戌时,赵常林亲自送他们到二门,又特意对李修远说:“贤侄若有闲暇,可常来府上讨论学问。”
李修远恭敬应下,四人出了赵府大门,赵明轩突然拉住李修远,低声道:“修远,我妹妹她......似乎对你有意。”
李修远一愣,随即正色道:“明轩,你知道我的心意。”
赵明轩叹了口气:“我自然知道,只是我这小妹从小娇纵惯了,她看上的东西,必定会想方设法拿到手,你今后注意些。”
李修远点了点头。
四人回到小院时,顾笙正在灯下绣着什么,见他们回来,连忙放下针线:“可算回来了,我热着粥呢。”
李修远走到他身边,看见他指尖有几个细小的针眼,心疼地握住他的手:“不是说了不必等我们?”
顾笙抽回手,耳根微红:“我、我只是睡不着。”
周林安打了个哈欠:“我们先去歇息了,明日还要早起温书。”说着三人相互拉扯迅速溜进了厢房。
李修远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包递给顾笙:“赵府厨子做的桂花糖,想着你爱吃甜。”
顾笙接过,小声问道:“对了,你们今日拜访赵大人,可还顺利?”
李修远点头:“赵伯父为人正直,学问渊博,给了我们不少指点。”他顿了顿,没有提及赵月芸的事,“他还邀我们常去讨论学问。”
顾笙眼睛一亮:“那太好了!有赵大人指点,你们一定都能考得更好。”
另一边,赵月芸回到闺房便急不可耐地问丫鬟:“事情可都打探清楚了?”
“小姐,穿青衫的那位公子姓李,名修远。”桃红答道。
“李修远,”赵月芸喃喃重复,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帕子,“其他的呢,他家世如何,可有婚配。”
“小姐,”桃红犹豫道,“奴婢刚才听说,那位李公子好像已经定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