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听闻姑娘茶艺极好 > 第37章 风云

第37章 风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话着实烫手,不是好接的,燕飞觞这才有了伴君如伴虎的感觉,万一她的话让武昭帝不满意,又将她撂到六局可怎么办。

“依臣来看,此事不必急于一时,高句丽还未从前年与新罗一战中缓过来,且哪怕他兵马充足,也不会轻易向边关发兵,故而臣以为,可以先观望些时日,看看高句丽内部的反应。”燕飞觞谨慎地答道。

“所以,依你所言,是将此事暂且按下,静观其变?”

“正是此意。”

武昭帝也有些头疼,毕竟除了高句丽,大周与东南部的楚国关系也不算稳固,若楚国不顾两国情谊,趁火打劫可该如何处理。

不过如燕飞觞说的,这事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先放下静观其变也未尝不可。

“罢了,此事先暂且不谈,朕想知道,你对一月之后的殿试如何看?”

大周实行科举制度与举荐制度并行,不过因科举制施行不久,故而朝中官职依然由世家所掌控,而通过科举上来的人很少能爬到高层,而高层的大臣大多数还是出自高门氏族,因此朝中大臣的关系可谓是错综复杂。

也因这缘故,武昭帝才想让与世家无瓜葛的燕飞觞进入朝廷,打破这一局面。

科举三年一次,如今刚入四月,这月月底便是殿试,也因这缘故,京城多了不少参加殿试的读书人。

燕飞觞没想到武昭帝居然将话题转到科举上面。

“通过科举为朝堂招揽人才,不看出身,将其一视同仁,只凭其成绩为其授予官职,以文取士,学而优则仕,以此举,天下贤士皆可为陛下谏言献策,此乃百姓之幸。”

武昭帝也知道她说的这些,但实际实行下来,却遭到不少世家的反对,因为这损害到了他们的利益,官位就这么多,寒门子弟多了,世家子弟就不够分了。

其实这些事不管哪位皇帝在位,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武昭帝本就是个强势的帝王,怎么会让朝臣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挠他的意愿。

“这是春闱名次靠前的考生资料,你下去看看。”武昭帝示意王公公将名册给她。

燕飞觞接过,向武昭帝行礼告退。

等走出御书房,她不禁松了一口气,看着手中的名册,只觉得有千斤重。

“看来这皇帝当着也没多舒服啊,整天听大臣互怼,想办个事还得被大臣阻挠。”

等她到了雨花阁,找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来,开始翻看那份名册。

虽说高门对于科举不满,但也不能明目张胆的跟皇帝作对,故而这里面其实也有不少世家子弟,其实只要这些世家子能进到会试,基本上就能平步青云,因为他们可以从会试的考官下手。

至于那些世家中不能过会试的,怕是要被人耻笑,更惨的是,他们可能会被家族舍弃,世家不需要无法给家族带来荣耀的拖累。

据她所知,今年会试的主考官是光禄大夫崔倾辞,由武昭帝亲自任命,而且当年崔倾辞的殿试成绩是一甲第二,也就是榜眼,说来也巧,谢清淮正是那届殿试的第一。

副考官是太傅汤易之,由朝中大臣推选上去的。

其实这两个人选都还算公允,所以这次会试的名次应当是没什么水分的,虽然之后还有殿试,但总体上考生名次不会有太大变化。

“元颂今,河南元氏,会试名次第一……”

燕飞觞看着这几行字,看到河南元氏时想到这家氏族的情况了,元氏本是鲜卑一族,后来来到中原,简单来说就是鲜卑汉化贵族,于河阴之变后兴起,之后跨入中原士族的门槛。

不过元氏虽然底蕴深厚,但这几年并无子弟入朝为官,行事颇为低调,没想到他们家竟然也要参与到这局势中来。

她又往后看,看到下一个人名,燕飞觞不由得感慨,看来今年的殿试要热闹起来了。

谢清河,陈郡谢氏,会试第二……

看名字也能猜到,这位便是谢清淮那位同胞弟弟了。

燕飞觞有些好奇,独孤元霜知道这事不知道。

当年谢清淮的事一出,独孤家跟谢姐彻底决裂,若不是武昭帝从中周旋,两家怕是要在朝上打起来。

据说当时谢家家主岐国公还放话,“独孤家若不将独孤元霜交出来,他谢家誓不罢休。”

自然,这事不可能发生,独孤元霜是独孤家内定的未来家主,怎么可能会交出来,又不是其他旁系子弟。再说,他谢家又不是绝后了,这不还有谢清河吗?

燕飞觞有些看热闹不怕事大的想着,这朝堂怕是越来越热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