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虞灵 > 第33章 第 33 章

第33章 第 3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太子妃横他一眼,仰头把汤喝完。

太子剔着牙问虞灵:“这南边常吃米粉吗?”

虞灵点头:“殷实的人家,过了年的陈米卖了或者做米粉米线米糕米皮米条,晒干了煎炸烹炒又是一道菜。大家吃大米或者糯米,不像北边吃面食的多,除了江西还有衢州府那些地儿,我看口味也都不太重。”

太子点点头,若有所思。

送太子车驾远去,凌伯钊锁好大门,又里里外外检查好门户,方才回屋。

“回去了?”虞灵用衣架把浆洗好的衣服叠好收进衣柜里,又仔细铺好床铺,换好寝衣。

屋外凌伯钊低沉地应声:“嗯。”起身洗漱好,换上寝衣往里间走。

虞灵掀被躺到里侧,舒服地拱拱背。凌伯钊也躺进来,被窝里热气上涌,虞灵双手抱头,盯着青花帐顶,一言不发。

凌伯钊调侃她:“话痨今天怎么不说话啦?”往常都要拉着他睡前说会话,“不说话咱干点别的。”拉着虞灵覆身而上。

事后,虞灵踢踢凌伯钊,撒娇道:“夫君,渴了,可以帮忙拿杯水吗?”

“什么时候都可以给你端水。”凌伯钊猛亲了一口被窝里香软的老婆,起身去拿水喂老婆喝了半杯,自己就着杯子喝完剩下的,两人配合着换了床单,大被同眠。

第二日晨起,夫妇二人睡到日上三竿,起床喝了庄头媳妇留的大米粥就咸菜包子,收拾好行装,又出发了。

二人来去匆匆,快马五日又回了清河镇。

依旧是兵分两路,凌伯钊去卫所点卯,留的那替身拖延了好几日的公务,整日坐立不安。虞灵则是回家整理行装,举着一把铁锹,到后头马房边东南角,数到第七块砖,而后开挖。

吭哧吭哧掘地三尺,坑里终于露出一个黄花梨匣子。虞灵默了一瞬,随即将匣子里家伙取出。

简单收拾好行装,圆圆进来说施宜小姐前些日子派星儿过来送自己做的女红,这才想起放了人鸽子这茬。当日匆忙,还没给人回话。

虞灵沉吟,道:“你去前头药房请师伯捡两棵老参,然后亲自送去县里,就说我这两日出去进货了,回头摆桌请施小姐赔罪。”

圆圆乖巧点头,出门去办。

虞灵在家做了些饭,等凌伯钊回来,二人吃完,上马出发。

赶了两日,定乐县八十里外,沿途一望无际的水田水位明显过高,秧苗无精打采在田里烂着,路上行人衣着也开始褴褛,乞丐明显多了起来,大多目光呆滞低头赶路。

这么严重了。虞灵拧眉坐在马上,看向一旁:“不给放粮这事,是李相公说的?”李老相公李承温是二皇子嫡亲娘舅。

凌伯钊点头:“前年丰收,江北有的县那粮食收上来,粮仓不够放就四处随意堆着,放那也是沤烂了。”定乐县令觉着可惜,上书可否以公粮形式限价卖粮。不是区区几百几千石的事,江北知州不敢擅专,报了定州府知府定夺。去年又是个好年,南边北边大致粮食不缺,皇帝拉着重臣们开了个小会,又去钦天监看了天时,结果是觉得可以试试,但是须在定额内,不许乱了粮价。

萌芽,不许扰乱市场。虞灵点点头,坐在马上摇摇晃晃。“我猜猜看,定乐县有些同行不乐意了,今年偏逢多雨眼瞅着是少收,就跳出来搞事了。”

“正是。”凌伯钊点头,夹夹马肚提醒开小差的马儿往前走。

定乐县是南朝产粮地之一,按例等比产出这里的粮食供给朝廷只占三成,几大粮商把持着粮价,若不是有朝廷压着,只怕无法无天。

二皇子妃蔡氏正是出身定乐大族。

“照我说,就是要把粮价打下来,这等民生根本,怎能让粮商把持。”资本把持是大忌,虞灵转念一想,大族树大根深,皇帝在位不过二十余年,不可一日而语。不过如同后世的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现有环境下变法政策都只能是徐徐图之。

定乐县令刘令文是太子运作,在此任职多年,群众基础不错。这新法刚施行当口,太子夫妇最近主要任务就是每日就架着二皇子两口子,一会哀民生多艰,打完北庭才几年,需要休养生息,一会又说把整个盘子先做大才能讲繁华盛世,每日早朝皇帝都叫这俩儿子和朝臣吵得脑仁疼。

太子觉得既然这粮放在粮仓里隔年就是陈米,江北今年多雨,江南稍微好些。先放了救济百姓,好歹把眼前的难关过了,若是天时还行趁着入夏前改种其他作物,待来年税收再调剂调剂,粮仓不还是满的。

李老相公当先反对:“种粮乃是根本,瓜果蔬菜不过点缀,况且这些不耐放,怎可为一时天灾乱了纲常。今天这小灾就放了粮,若是明年大旱,又该当如何?”

太子眼神犀利,声调不急不缓:“那请教李老相公,该当如何?”

李老相公朝圣上作揖,朗声道:“禀陛下,臣请户部派员亲至江北,同知府协同共效,请米商出粮救灾。”

皇帝反问:“出粮?是捐还是买呀?”

“全捐怕是乱了来年粮价,还请圣上定夺。”

“胡闹,哪有朝廷找商贾买粮救灾的道理!”太子率先反对。

皇帝沉吟片刻,点了户部右侍郎包玉明、御史台谏官陆宁为左右钦差,即日南下处理江北一事。“从国库里调两万两,再从我私库里拿一万两,由江北知府杜一门主持筹粮,你二人全力督办,皇帝穷得只有三万两银子了,让江北的大户们看着办吧!”

群臣跪倒,内侍宣布退朝。

太子抱臂盯着走在前边的陆宁背影,不说话。

二皇子斜眼旁观。

“放心吧,蔡家那头晓得厉害。”李老相公年近八旬腰背仍是笔直,精神矍铄,走的标准四方步,目视前方面色和蔼,不时同主动打招呼的同僚点头。

二皇子看看旁边的李老相公,扭头蹙眉不语。

这孩子。李老相公嗔他一眼,望向前头虎背蜂腰的太子,颀长的一个,年近而立眼瞅着是越来越气宇轩昂稳重可靠,走在人群里硬是高上半拉头。身旁二皇子肩头窄窄,随了自家夫人的细长骨骼,都二十三了,瞧着是伟岸不起来了,偏又是多思多虑的性子,心中暗暗叹气。

回了寝宫,二皇子妃蔡氏迎上来,亲手伺候他换衣后,两人携手到饭桌边用午食。午后二皇子去国子监听课,到了晚间左右等不来人,蔡氏命人到国子监去问,听宫女来传话,二皇子今夜与几位同窗夜游京城,不过来用晚饭了。

蔡氏看着一桌凉了的饭菜,淡淡道:“覃容,把菜拿下去吧,再给我来碗粥。”

蔡家商贾巨富,家中子弟祖传的不善耕读,直到上一代才出了一个叔父,好容易才熬到四品的太仆寺少卿。叔父是个有野心的,毕生所愿是有朝一日入阁,对于家中出了自己这么一个皇妃寄予厚望。京中叔父一家对自己多有照拂,两月前就给自己递了消息,天灾米贵,父亲又是暗中阻挠太子新政,恐要发难。想到太子那副战场下来的骇人架势,蔡氏叹气,不知父亲顽固不化的一人,能不能顶得住。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太子与我下了命令,若是遇上冥顽不灵的,可先斩后奏。”凌伯钊解下水壶喝了一口,递给虞灵。虞灵一口气喝完总算解了口干,又还给他。

“所以咱们当前任务是,在京里人到之前,先查明粮仓一事。”虞灵皱着眉头,“不开仓放粮,还就说服了皇上,真是奇了。”

皇上未必不了解个中关系,是非曲直看看粮仓里有没有粮便知。“怕是最后又成了殿下和弟弟别苗头。”凌伯钊头疼。

“所以,这粮仓里,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啊?”虞灵眼里满是做坏事的兴奋。殿下这回请了凌伯钊出马,有还是没有,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凌伯钊调转马头,扬起马鞭:“等咱们去了便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