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又聊了几句,时间就差不多了。喇叭里喊着各参赛单位派一名代表前往中心舞台,启动仪式即将开始。
“走吧。”李相南一扬手,笑着冲林钟比了个口型:苟富贵,勿相忘啊。
林钟嫌他这话夸张,但这种情形下,好兆头总是不嫌多的,便没反驳,随他去了。
众人入座后,主持人周余现身舞台中心,说了几句铺垫的场面话后便正式开始介绍:“感谢各位评委老师拨冗前来,本次比赛为期两天,第一天为初赛,第二天为复赛。每轮比赛结束后,我们都将现场核分,当场宣布比赛结果,竭力保证此次比赛公开、透明。”
“让我依次从左手边起为大家介绍,他们分别是:茶学专家吴桂女士,明家手艺传承人明宇先生……”
评委们依次起立挥手,台下有人带头鼓掌,气氛热烈,不停歇的掌声鼓动在耳畔。
李相南被气氛感染,斗志勃勃道:“刚才还紧张,现在有点迫不及待了。”
林钟也有所感,他等这一刻已经很久,等不及想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与此同时周余终于慷慨激昂地念出了最后的收尾台词:“今日百盏争鸣,让我们一同感受茶的韵味与魅力。我宣布,第一届“慎川杯”斗茶赛正式开始!”
台下再次掌声雷动,持续了半分钟之久。当人群要散开时,有个瘦高的小女生跑上台来,凑到周余耳边说了句什么。
“麻烦各位再稍等几分钟。”周余脸色微变,扶着话筒支架,做了个等待的手势。
他尽力稳住情绪,却连“赛前准备正在有序进行”这种简单的句子都说不利索。
大家心里纳罕,台下的窃窃私语渐渐多了起来,
“怎么了?”
“是不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怎么这么突然。”
“不能吧,摄像机都来了。”
周余脱了稿,站在台上一筹莫展,只好临场发挥,随机采访了几位观赛的茶玩家。
一板一眼的对话稍显无趣,眼见躁动就要控制不住,孟谨洲蹙着眉,冷淡地睨了台上一眼,抬手示意。
“我去把那个主持人叫过来。” 韩兴见孟谨洲面露愠色,等周余下台后,立马小跑着把人逮了过来。
周余是孟邦公司的员工,因为长相出众,又有几次大型活动的主持经验,孟邦便临时借调给了他,没想到磨合不到位,竟然出了现场事故。
韩兴没对周余说重话,但语气也是掩饰不住的责怪:“你怎么回事啊,现场来了多少媒体,几十台摄像机在拍,就这样乱讲一气。老板现在气炸了,你自己过去解释吧。”
周余急得脑门上渗出一层汗,亦步亦趋跟在后头,手心捏得紧紧的:“我怎么解释啊……”
“实话实说啊,”韩兴道,“你后面说的那些都是原稿里没有的,谁让你临时加词的?”
周余抬眼看到孟谨洲紧绷的脸,依旧惊魂未定,一来就弯着腰道歉,脸上还有着掩藏不住的慌张:“对不起孟总,刚才后勤部出了点状况,赛前准备没完成,让我再拖延一点时间。我之前没有类似的经验,一时紧张,没有发挥好。”
他诚恳地认错,没有把锅完全甩给后勤。
孟谨洲没看周余,言简意赅:“你不是我的员工,我管不着,但我会如实跟你公司反馈。”
说完他又点了一句:“人总要为自己做的事承担后果。”
同为打工人,韩兴被这重话吓一跳,想帮忙打个圆场,以免周余因为这事被降职或开除。但另一边比赛已经开始,孟谨洲无心再跟他们对话,亲自盯现场去了。
评审团自动分了组,拿着打分表到各个棚内品尝并打分。
林钟和林瑞坐于桌前,给评委及社会茶客用勺子分茶。这本来是老林的活儿,但他总忍不住王婆卖瓜地自夸,被驱逐到了一边,给来往人群腾位置。
这些专家评委都是老狐狸,不动声色地喝完一盏,打分时互相避着,更别提眼神交流。等在纸上写下分数后,才悄悄交头接耳一番。李女士几次想偷看一眼打分表都不得手。
反观来凑热闹的茶玩家就热情很多,由牵头人带着挤在一起,相互讨论,还有人大声问这款茶怎么样。
牵头人一般也不当面点评,好坏都容易得罪人,只点几个关窍让学生们自己体悟。
“审评跟平时喝茶不同,浸泡时间长,缺点暴露得也直白,但滋味通常浓厚苦涩。你们含一口,不用咽下去,抓住品种特征来感受就行。”
林钟默不作声地听,心道这老师还真不是糊弄的。
茶叶滋味与产地息息相关,具体到每一座山,每一条溪流都有所不同。此次参赛的茶农都来自同一块地域,方圆不过几百里,同等条件下林钟必须靠制作手法来拉开差距。
汤水基底的厚薄、层次的丰富和入口的柔顺程度,在专业人士眼里,瞬息之间就能品出胜负。
他是不把郑向东那种一成不变的技术放在眼里的,茶叶制作跟做人一样需要审时度势,依赖天赋,更依靠五感和经验。
郑向东墨守成规,这么多年还只用最初摸索出的那一套制茶方法,虽然普适性强,能大幅提升产量,却无法突出各种滋味,制作出精品,更别提在这样专业的比赛中获得很高的名次。
林钟自采摘青叶起便亲自把关,做青、烘焙,每一环都没落下。他对自己的初制工艺胜券在握,果不其然顺利入围决赛。
初赛的审评不算细致,基本知识剔除掺假和做青不到位的茶叶,他从没担心会栽在这个环节。
决赛名单上有不少他认可的势均力敌的选手,当然也有郑向东这类保守派入围。
郑向东面对采访,来者不拒,让大家敞开了拍。被问到比赛的前期准备和技术升级时,他转了转大拇指上的玉戒,措辞谨慎,爽朗一笑,说请大家拭目以待。
简短的采访结束,大家纷纷撤场离开,胜负得失从他们的背影就能看得出。第一轮被淘汰出局的拖着步伐,摇头遗憾叹惜。进入决赛的松一口气,脚步轻快有力,满怀信心地等待明天更严苛的检验。
林钟走得最晚,好不容易场地不剩几个人,等到孟谨洲亲口说一句恭喜。
“加油,我等着我的奖杯……”孟谨洲用了极小的音量,故意含糊不清地吊人胃口,林钟屏息凝神才听清还有后半句,耳根一热。
他刚要反击回去,就见郑向东出现在视野里。
他没来自讨没趣,只是趾高气昂地路过几秒。与他并排走在一起的,是个年轻清秀的男生。跟郑向东一脸横肉相比,简直算得上慈眉善目。
林钟猜到了对方的身份,明知故问地抬眼看孟谨洲:“旁边那位是谁?”
“什么旁边?”孟谨洲不说。
林钟故意逗他:“别装傻,你知道我说的是谁。高高瘦瘦的,长得还挺好看。”
“他弟弟,”孟谨洲偏开头,吃瘪似的,“没觉得好看。”
“哦——”林钟拖长了语调,侧头捕捉孟谨洲的眼神,心无芥蒂地蹬鼻子上脸道: “前相亲对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