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架空/励志』提灯东望旭日升 > 第65章 第六十四章:待兴(下)

第65章 第六十四章:待兴(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本质上,教义本身的出发点是教化人们修身养性,向上向善,它虽然和我们现在的主流思想相违背,但我们最好也不要全盘的去否定,把事情搞得太绝对了也不好,——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所以啊,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保留教会,但要让它在政府的集中管理之下依法运作,教会里面的神职人员愿意出来学技术的,就让她们出来,不愿意离开教会的就让她们继续留在里面,教会外面的民众也应该享有宗教信仰自由一一有信仰宗教的权利,也有不信仰宗教的权利。

只要他们不干涉别人的生活,不危害社会与国家的公共利益,在这一方面的管束,确实可以略微

放宽松一些。”

“嗯,你说的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李昭旭认真思索了江衡方才的这一番言论,“放心,我会好好考虑的。”

听到对方的肯定回答,江衡才终于放了心

她实在不希望,从前待自己温柔善良的徐素英沦为社会的弃儿,在那段过分苦涩的日子里,徐素英是照进她生命中漫长冬夜的第一束春光。

江衡极力要求保留教会,并不仅仅是为了她自己的私人感情,作为一名忠诚而坚定的真理主义者,她一向告诫自己要以大局为重一一

更是为了全面而有效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防止怨诽之声和不安分因子的出现。

“我们不能强迫民众支持我们,对我们满意,那和蒋经纬的执政作风没有什么区别。

要想让百姓支持,人民满意,我们首先自己得做的像个样子,要不然,一切的包装都是无用功。”

在第二天上午的会议上,李昭旭提出“要让宗教与当今社会相适应”的观点,与会人员虽有几人表示异议,但更多人还是表示认可与支持.

“无论是全部保留,还是彻底废除,这两种极端的作法都是不够科学的,简单的肯定和否定终究意义不大。

我们应当做的,是推动宗教在法律的框架内健康发展,尽量与当今社会的公序良俗相适应。

同样的,在是否信仰宗教的这一问题面前,人们也应当享有自由平等的选择权。”

会场中掌声雷动,欢呼声如同浩荡的浪潮。

坐在与会者的位置上,望着台上那个太阳般耀眼的领袖先生,徐素英已然不由得热泪盈眶。

“这可真是属于人民的好时代啊!”

在经历了长达十四天的“全民会议”后,陵山国的第一部《核心法典》新鲜出炉。

和它一并进入人民视野的,是国家在未来三年的建设规划。

《核心法典》作为一部综合性法典,涵盖了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教育文化,婚姻、继承、劳动,宗教等多个方面的法律条文,可以说是一部法律层面上的百科全书,具有极其伟大的开创性意义。

尤其是《婚姻法》中对于一夫一妻制和夫妻地位平等的强制性要求彻底打破了几千年来——即便是在“文明”的蒋经纬执政时期也没能废除掉的,男尊女卑的糟粕传统,给予了陵山国的女性更多的合法权利。

“没有人可以比别人更优越,也没有人生来就该低人一等。”

陵山国未来三年的建设规划,也是一张充盈着光明与希望的美好蓝图。

在那个战火方熄、百废待兴的时代,发展成为了陵山国全国人民的首要目标和共同追求。

陵山国工业落后,什么东西都需要从国外进口,每年都要白白地向外流不少银子,他们就要兴建工厂,向外国学习,把关键技术学到手,然后造出自己的工业产品,自力更生,不再依赖外国。

在一般的日用品和工业产品之外,他们也要在学习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出一些只有永绪国等少数科技发达国家才能够生产的高精端产品和先进武器,以作为保卫主权的有力屏障。

陵山国的教育风气严重腐化,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像老师,裙带关系和贪污腐败行为肆意横行,像梁建人那样的“封建大家长”遍地开花,而像任良辰那样真正有品行,有操守的好老师则是千里挑一,少之又少。

按照《教育法》和建设蓝图的规划,陵山国的教育体系将会发生的一场空前绝后的伟大变革。

一方面,为了保障更多适龄儿童接受教育,大量国家直属的中小学校投入了建设,学生们上学不需要交昂贵的学费,家庭条件特别贫困的学生还能得到国家的补助。

“我们们让全国的孩子都有学上!”

另一方面,为了遏制不良风气,提高教育质量,国家特地建立了许多师范专业学校,以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也规定了半年一次的“教育考核”。

毕业的师范生只有通过考核才有资格成为教师,在职教师也只有通过考核才有资格继续任职。

至少从政策的角度上来看,过去那个任人唯亲,乌烟瘴气的腐败时代已经成为了过去时,一个更加公平光明的时代来临了。

同样的,在专门传授文化课程的学校之外,陵山国还建立了大量教授衣物纺织,机器修理,园艺、烹饪等实用技术的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与高级中学或大学相并列,只是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并不需要通过入学考试。

“学习文化课程并不是惟一的出路,凡是通过劳动创造价值的职业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学好一门技术,对社会做出贡献,我们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

为了搞好科研工作,陵山国中央政府专门组建了一个由高端人才组成的“国家科研组”,专管一些“外国有,本国没有”的事物的研发。

这些高端人才,主要来源于全国各大名牌大学

“你看,我们的科研组有这么多优秀的年轻人,他们都是国家的栋梁。”李昭旭拿着那份“高端人才”的名单,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尽快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实现自力更生,一点点强大起来。”江衡也是格外的喜悦。

突然间,江衡在名单上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安珺,二十一岁,凌恒城人,毕业于恒荣城博闻大学。』

“安珺,没想到你竟然真的实现了当年的理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