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我在古代烧瓷器 > 第24章 章节24

第24章 章节2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可是有好些树都老得不成样子,崔父说起梨上越结越少的果子,崔母说起桃树上愈来愈多的桃胶,足以想见来年的光景,俩人愁得同时哀叹了一声。

崔雁竹叼着筷子思索,卖什么东西能来钱快一点?

今天桃胶还没来得及找合作,别说几个做炖品的摊主愿不愿意和她合作,就是推广桃胶的营养价值和功效都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个不行。

陶罐的需求量几乎没有了,上次烧制的那一批够他们用很长一段时间。

崔雁竹夹了一口鳝丝放在嘴里咀嚼,油香扑鼻,可惜家里油不多了,明天还得再出去买。

等等……油!

刚才不是正提到了收豆子的事儿吗,现在这个时候用的还是压榨法制豆油,要不就是芝麻油,猪油熬起来麻烦,消耗又快,所以大部分家庭还是会选择买植物油。

而用压榨的方式榨豆油的话,出油率很低,现代常用的是浸出法制豆油。

崔雁竹咽下嘴里的食物,问道:“爹,娘,咱们家豆子加起来能有几斤?”

“今年豆子生得不错,瘪的不多,娘白日刚采了一小筐,想明天给你们炒了放在身上当零嘴。”崔母说着从墙角处摸了一把黄豆,“算算地里种了半亩不到,应该有个三四十斤。”

黄豆可是好东西啊,吃不饱饭的时候,农户常用豆子来充饥,可以做豆饭,吃着可香。

还有用石磨碾细了以后点上卤,做嫩生生的豆腐吃,豆浆也是一款从古至今都饱受青睐的饮品。

崔雁竹接过一把黄豆,确实都圆鼓鼓的,在手掌心里滚来滚去。

豆油,就决定是你了!

两天后

即使崔雁竹再三表示自己已经好全了,一点后遗症都没有,还是被勒令只能躺在床上,除了解手和吃饭都不能起来。

已经躺了一天半,再不起来活动活动,她的骨头都要软掉了啊!

她的豆油大计只能暂且搁置。

躺在床上百无聊赖的时间里,崔雁竹晃了晃脚,拿起放在床边的风筝出神脑中勾勒出窑炉的全景图,说实话那个窑炉残缺得有点彻底,如果不是为了保留下面的火膛部分,她更倾向于重新造一个。

现在残留的砖块需要敲掉一部分以后用新的补全,按照现在的高度在她的胸口,那就是三分之二现在的砖块数量,可能还得加上最顶上圆弧的部分损耗。

保守估计有个一百七十几块?

最近都在摘桃子摘梨,没怎么去窑炉那里,只能大约估算出一个数量。

嘭的一声响后,崔雁竹立刻坐起身,她一直留心听着动静,猜到是崔二哥也出了门,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

翻身掏出藏得严严实实的私房钱,一斤黄豆只卖四五文,若是事成,那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家里的三四十斤不够,她需要更多的黄豆,手里的钱大概够她买个三百斤不到,但她一个人暂时制不了这么多,先买个一百五十斤看看。

崔雁竹先去稍微熟悉一点的周村长家问了问,得知村长家已经收了十几斤,地里还有五十几斤,为了掩人耳目,不暴露意图,说:“早听说村长家的豆子种得好,这不是想买来改善改善嘛。”

种子和地都对庄稼的收成影响很大,所以经常不用自家的种子,反而买别家的好种的情况,崔雁竹这种说法不足为奇。

周村长为人善良,担心崔雁竹一个小姑娘一下子拿不动十斤,说可以等到他儿子回家以后,让他给送到崔家去。

崔雁竹心想这怎么行,连连摆手,“我可以的。”

她拿出四十三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十斤黄豆就这样到手了。

同样的说法不能再用第二次,村里消息传播快,要是有人一讨论,说起这件事,那自己很容易就露馅了。

她打算先拿手上这些黄豆实验一下,有了成果以后,她才好拉爹娘入伙,证明所谓的浸出法制油不是空谈。

下午,崔雁竹仔仔细细的把黄豆中的石子儿和枯叶等杂质去除了个干净,如果没有去掉的话肯定是会影响油脂的析出和油、粕的质量的。

第二步就是抓起一把把黄豆,让它们同时在竹帘上滚下,圆润的豆子很快就能滚落到下面接着的篮筐中,而干瘪瘦皱的则会停滞不动,这些就需要手动去除。

这种筛选方式太慢,但是她现在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刚收下来的豆子湿度不满足浸出法制豆油的水分条件,崔雁竹给它们喷了一层水,再耐心等待了一个时辰。

感觉到湿度差不多的时候,她紧赶慢赶地拎着一筐豆子跑去了村尾,这里有一个公用的石磨,页片从河中连接过来,流水冲动水轮,能让磨盘转动起来。

但是今天难得的风平浪静,水面毫无波澜,一动不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