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红楼之情衷钗黛 > 第6章 互登府游玩情谊厚

第6章 互登府游玩情谊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回了林府,林黛玉开始坐在小椅子上慢慢喝百合炖燕窝。

贾敏奇道:“黛玉不是说喝腻了燕窝吗,怎么今天又喝起来了?”

“小丫头喝燕窝还挑人呢,薛家那孩子给的。”林海气哼哼道。

“是薛蟠还是宝钗?倒是许久未见故人了。”贾敏端坐着轻轻柔柔问道。一旁丫鬟为他呈上茶水。

“夫人若是想去见薛氏,明日便随黛玉去吧。”林海握住她的手,“林家不至于因为这点子事连旧交都避躲不及。”

“不必打扰了,薛墨病重想来那边有一番忙碌。”贾敏默默走到小女儿身旁,点了点她的眉心,“别光顾着顽皮失了礼数,也邀你宝钗姐姐进府玩。”

“母亲放心啦,我肯定不会失了礼数的。”随后她又嘟嘟囔囔地哼哼,“宝钗姐姐才不是拘泥俗礼的人呢。”

见食盒里还有一只碗,贾敏添了勺甜羹,浅浅尝了口,低声叹了句轻到出口便消散的话:金陵的羹汤惯是好滋味的。

次日,林黛玉果真又来了,不过她这次便正式的多,还携了几盒礼来。从父亲私库里挑的名贵药材自然是送给薛父的,母亲那里拿的首饰则是给薛姨妈,几本画册子并泥面人等小玩意儿则是她送给宝钗姐姐的。

眼见薛墨的病情似有好转,府里也肉眼可见地快活起来。

薛王氏打发两个小孩儿自去玩,她们就坐在一起读些前人诗作。黛玉年岁较宝钗小些,按理是才识字的年纪,许是家学渊源又天资敏秀,对不少名家大作都能如数家珍。

宝钗与黛玉不过初识,皆有恍惚魂归之感,只因年岁尚小不知其意。

“宝钗姐姐,你的金锁可真别致,这纹理图样好精细。”黛玉惊叹。

宝钗低下头将项圈摘下来递给她,“母亲说多亏这金锁护佑,我才能平安长大。”

黛玉年岁小正喜欢些奇闻异事,连忙翻开金锁,只见后面刻着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可有什么由来?”

“听说是位游方的僧人赠的话,家父令人刻在后面图个吉祥。”

“游方的僧人?我幼时也有位游方的僧人曾来过,如此说来我和宝钗姐姐真是该有天大的缘分。”黛玉眉目流转闪烁着欣喜之意。

“竟还有这样的巧事,他也是为治病而来?”宝钗面上露出几分惊诧。

“正是,不过全是些疯话,我父将他拒之门外了,早知与宝钗姐姐有这样的妙遇,我倒也想问他要几句吉祥话。”

“这有何难?”宝钗纤纤然牵着她前往书房,“我们今日不如就凑对子,也不限来处、平仄,唐宋的诗词、元清的奇事都可,只要寓意吉祥便攥抄在纸上,你我一起挑选一句,若喜欢就拿回去刻着,不喜作罢便是。”

“倒有新意。”黛玉眼睛一亮,“也不必一定要吉祥,寓意新奇的便可。”

此处虽是如海名下的宅院,因主人家鲜少居住,书籍贮藏并不比各自府内。宝钗也无甚偏好,书无侧重皆通读之,黛玉常与母亲在庭院里吟读诗词,故更爱奇丽脱俗的诗词。

既然欲择二三佳句,从诗词雅集中出即可,阐明事理的文赋倒是不必,宝钗暗暗想着。

只见宝钗心中早有成算,几行秀丽小楷落于纸上,上拟着: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1】

佳兴从容,静观自得。【2】

高山仰止,生长合时。【3】

见宝钗落笔,黛玉也不甘落后,在纸上落下几行蝇头小楷,错落有致地罗列着。

临近午时,薛王氏来唤两个忘记时辰的小人家,只见两人头挨着头凑一起,一个说笑,一个用帕子打闹,一地的宣纸。

她突然恍惚起来,宝钗自小便跟雪团似的乖巧可爱,又起居有度、举止循礼,竟少见这样俏皮的时刻。

薛王氏又想起早些时候,姐姐嫁与荣国府二公子为妻,怀有身孕时她曾多次前去探望,每次遇见敏儿妹妹自己似乎也是这般欢喜,宝钗如此便不足为奇了。

既已到了扬州,薛王氏有心与闺阁姐妹一见,只是丈夫重病缠身,此时邀人出游未免不合时宜,只得搁置。

话说回薛宝钗与林黛玉,两人一番笑闹,倒把刻字的事忘到脑后,只觉得一人大度从容一人新奇有趣,只恨相隔太远,不能日日相伴。

临近申时,一边的奶妈告罪打断两位小姐,两人这才发现天色已经不复明亮。

黛玉遗憾道:“我需得回家同母亲学习四艺了。”

宝钗不似黛玉那般不舍,眼底依然有惜别之意,“若父亲病情稳定,我明日可再约你。”

黛玉看见一旁的纸页,心中有了计量,“我给你写一封帖子,你明日若得闲便来我家玩儿。”

宝钗自然应好,待黛玉离开后,她又去看望了父亲的情况,见薛墨的面色好转才安心完成今日的功课。

傍晚,宝钗与母亲说起邀约之事,“这样也好,你我到底是借住在林家的宅院里,你代我给林家送一份厚礼,我那儿还有一些你伯父搜罗的志传,也给你林姑母拿去,她惯爱这些书本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