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夜的宁静中,宇文滟轻手轻脚地披上了她的斗篷,小心翼翼地遮掩住自己的面容,她悄无声息地从温暖的暖阁后门溜了出去。她又一次前往那间开在繁华闹市中的酒肆。
夜色如墨,街道上寂静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打破了这份宁静。宇文滟的心跳在胸腔中急促地跳动,她尽力控制着自己的呼吸,以免引起旁人的注意。她选择的路线是平日里鲜少有人经过的小巷,曲折蜿蜒,却也能最快地抵达目的地。
酒肆的灯火在远处若隐若现,仿佛在黑暗中指引着她的方向。宇文滟的脚步愈发轻快,尽管心中充满了紧张与不安,但她知道自己必须去面对那些未知的挑战。
她心中默念着此行的目的,试图用坚定的信念驱散心中的恐惧。
终于,酒肆的轮廓清晰地出现在她的视野中。宇文滟在门口稍作停留,深吸一口气,往四周看了看,确认没人跟着后,才往酒肆走去。店内灯火已经熄灭。
宇文滟敲门低声喊着:“南栀,南栀,是我。”
门迅速开启,酒肆的女老板探出头来,谨慎地环顾四周,确保没有旁人注意后,她迅速将宇文滟拉入店内。
进入店内,南栀引领她上至二楼。南栀显得有些紧张,她询问道:“你怎么来了?我们不是约定好暂时不要见面吗?”
宇文滟摘下帽子,语气严肃地回答:“邱娘有问题。”
“邱娘是谁?”南栀追问。
宇文滟解释道:“她是宁妃派来的宫女。她了解的事情太多了,而且,我感觉,她是有意告诉我那些话的。”
南栀闻言,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若是如此,那我们得小心行事了。”
她继续说道:“你详细说说,邱娘都跟你说了些什么?”
宇文滟深吸一口气,开始回忆起与邱娘的每一次对话,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她描述了邱娘如何在不经意间透露出孙家的家事和升迁情况,以及那些看似无意却暗含深意的话语。
“她是否为主上的人?知晓我们即将调查苏家一案,或许孙家与当年的事件有所牵连,因此故意透露消息。”南栀分析道。
宇文滟回应道:“若她果真是主上的人,那么主上理应告知于我。”宇文滟低头沉思了片刻。
接着说道:“实际上,主上早已在穆王府安插了翠儿,今晚我将书信交给翠儿,让她转交给主上,以便调查孙家的背景。”
南栀提醒道,“我们会暗中调查邱娘的来历,在调查清楚前,希望她不要做出什么事来。”
宇文滟点头表示理解,她重新披上斗篷,准备离开。南栀送她至门口,轻声嘱咐:“行动要谨慎,与翠儿的联系也要小心,切勿让穆王察觉。”
宇文滟微微一笑,随后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晨光初现的街道上。
到了次日的清晨时分,在宏伟的朝堂之上,官员们纷纷站立,向君王禀报,他们已经完成了淮关撤军的所有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只待君王的一声令下,便可以开始执行撤军的计划。
君王端坐在龙椅上,神情肃穆,目光扫过每一位官员,沉声问道:“淮关撤军之事,事关重大,尔等可确保万无一失?”官员们齐声应是,纷纷表达了对撤军计划的信心。唯有一人,似乎不赞成边关撤军一事,这人便是孙固忠,“启禀陛下,齐国狼子野心,对我朝一直虎视眈眈,撤军绝对不是明智之举。淮关乃我朝北方屏障,一旦撤军,必将门户大开,齐国若趁机进攻,后果不堪设想。臣以为,此时应加强边防,稳固军心,而非轻率撤兵。恳请陛下三思,以免铸成大错。”孙固忠言辞恳切,目光坚定,显然对此事极为重视。
朝堂之上,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其他官员们面面相觑,心中也开始重新审视撤军计划的可行性。
此时,林扶海站出来发言:“这是陛下与齐国皇室签订的协议,并已向天下宣告,怎能轻易更改?”
孙固忠反驳道:“为何不能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