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美人为驯 > 第34章 第 34 章

第34章 第 3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裴璟霄将手中的黑子落于棋案,语气不慌不忙:“说说此行的情况。”

“当时属下带着人快马加鞭连夜赶往北境,可惜还是晚了一步。凌州守将李继坤竟悍然谋反响应大皇子,一路护送其叛逃至北辽。”李敢说道。

葛荣边听他说边盯着纵横交错的棋盘出神,仿佛在思索眼前困局,眉眼间一片阴云密布。

裴璟霄却面色无波地呷了口茶,对李敢道:“裴璟云进展如此顺利,必当早有预谋,非你之过。”一顿后又问葛荣,“葛将军怎么看?”

葛荣醒过神来,抬手落下一子,冷哼道:“北辽狼子野心,觊觎大周已久,只苦于我边境防守完备,无隙可乘。此番裴璟云叛逃倒恰好给了他们南下的契机,双方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裴璟霄微微颔首。

李敢却听得目光闪烁,紧绷的面容越发沉肃:“那我们现下该怎么办?”

“不忙,该来的总会来。”裴璟霄说着又落下一子,将葛荣所剩不多的白子悉数捡走。

既然与裴璟云早晚不免一战,如此也好,新仇旧恨一并讨还。

*

勤政殿,元熙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一份加急奏折狠狠摔在地上。

“逆子!”他声嘶力竭地咆哮了一声,“弑君杀父还不够,竟敢勾结外敌进犯母国,是可忍,孰不可忍!”

朝堂上,群臣一个个面容凝肃,周遭更是安静得落针可闻。

“眼下北辽大兵压境,边防守将李继坤投敌叛国,你们谁能替孤讨逆平患?”元熙帝目光缓缓扫视着群臣。

德高望重的中书令荀济道率先出列,斟酌着言道:“臣以为北辽虽国力远不及我大周,战力却不输我军,以往交手战绩胜多败少,尤其此次呼延建业所领骑兵骁勇善战,素有‘草原铁骑’之称,故臣之见智取为上,不宜硬碰。”

此语随即引来一众支持者。

“不错,近年北辽韬光养晦,实则早在蓄谋南进,此番不过是寻隙挑衅,望圣人稍安勿躁,勿予辽人可乘之机。”

“微臣之见,不妨先假意和谈,避其锋芒,再徐徐图之。”

元熙帝听罢面色愈发阴沉,蓦地站起身不可置信地望着群臣:“这就是你们所谓的御敌之道?”他身形晃了晃,冷笑道,“避其锋芒?敌军都逼到家门口了,你们是想让孤做个缩头乌龟,还是干脆让位给那个逆子算了?”言罢狂咳不止,直憋得头颈间一片紫涨。

郑公公见状吓得面色惨白:“圣人息怒,保重龙体要紧。”说着连忙躬身上前,轻抚元熙帝的后背。

朝臣们亦随之附和:“圣人息怒。”

元熙帝似是有口难言,按着心口一屁股跌坐回龙椅上。

而群臣则或敛目垂首,或面露忧色,或默然不语。

毕竟,谁有把握对抗得了大辽铁骑?

其间只有裴璟霄容色不改,他深知而今各节度使、高官、世家各怀心思,但求自保,个个巴不得兵不血刃,最好于他们的官生财势丝毫无损才好。

唇边几不可察地掠过一丝冷笑,他心说:是时候该醒醒了。

一片鸦雀无声的死寂中,裴璟霄上前奏道:“诚如中书令所言,若我军全力反击,胜负难料,那不抵抗的后果,诸位可曾认真想过?”

群臣依旧是颔首默不作声。

裴璟霄继续说道:“既然北辽蓄谋已久,此番断不会空手而归。眼下首当其冲是凌州,下一个或许便是幽州、并州,亦或冀州、青州……强虏烧杀抢掠,所过之处寸草不生,试问各位届时打算如何自处?”

几名州郡节度使听闻此言面色顿时都不怎么好看,还有几位世家出身的臣子,站在原地身子直打颤。

裴璟霄又道:“退一步讲,纵使敌军同意和谈,诸位又准备拿出多大的荷包去填充北辽的胃口?”

群臣一时面面相觑,有人陷入沉思,更多人脸色则是几经变幻。

又听裴璟霄对元熙帝道:“故此,儿臣反对适才中书令所言。大皇子裴璟云阴谋弑父篡位,是为不孝;引北辽来犯,置大周百姓于水火,是为不仁;勾结外敌进犯母国,是为不义。对此不孝不仁不义之辈,退缩与和谈无异于姑息养奸,更会挫伤我大周军民士气。”

大将军葛荣跟着附和:“末将赞同晋王所言,北辽番属背信弃义,大举来犯,若当真向其讲和,今后又将如何震慑四番邦属?”

一片轰鸣的议论声中,老镇北将军忠勇候出列谏言:“北辽铁骑虽凶悍,但我大周亦不乏骁勇善战之士,何况我军师出有名,何惧敌寇?”

他虽已年过七旬,却临危不惧,一番慷慨陈词,燃起了不少朝臣的热血与斗志。

“末将附议”,“臣附议”……

三皇子齐王随即出列表率:“儿臣赞同晋王所言,愿倾封地财力助我军伐寇讨逆。”

齐王之后又有各封地的王公贵胄纷纷表示愿意出兵出力。

元熙帝总算缓过来一口气,问群臣:“哪位爱卿愿替孤领兵前往?”

裴璟霄见时机成熟,跪地言道:“儿臣裴璟霄请战,愿领兵退敌,讨伐贼寇逆党。”

他此举显然出乎元熙帝的意料。

虽说裴璟霄十几岁便在军中历练,十五岁更是率军数度击退西北戎寇。

元熙帝毫不怀疑他的军事才能,但战场上毕竟刀剑无眼。

面对大难不死,才回到自己身边没几天的幼子,元熙帝又如何舍得再将他送入沙场?

但他也知道,而今裴璟霄已然成年封王,消失了一年多,再度返回朝中,正是树立威信,收揽人心之际。

还有什么比国难当头,力挽狂澜更具说服力?

他左思右想,终是一拍龙椅扶手:“好!晋王裴璟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