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华阁老无法为文官集团利益所驱使,很快他们便推出了另一个人成为内阁代表,除此之外,内阁还多了王老将军等。
几人互相牵制,却也互相攻伐。
不过,好在由于机制新颖,又高度集权。眼下看来,对于帝王来说,益大于弊。至少北山帝就算哪天不上朝了,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焦则还以为太子殿下会多问几句关于华阁老的事,可对方却微微低下头,视线落在碗中深红色的糖水上。
清冷的脸上露出些许笑意。
“这就是你制成的红糖?辅以芋头、红豆、薏米、糯米还有冰块。滋味很好。”
这话是和鲁国公说的。
焦则闭上嘴。
鲁国公半蹲在他们身后,将铜钱掏出去后,竟跟卖糖水的小哥掰扯起了成本问题,连锁问题,还有什么营销效应。
总归,都是些听不懂的话。
那个卖糖水的小哥倒是表情一愣一愣的。
“你喜欢这个味道?”鲁国公站起身来,对旁边好奇看过来的小孩子们笑了一笑,他的容貌足够让一条街外的妇人都面红耳赤。
“这东西不光能用制作糖水,还有其他用途。”他说,“更重要的是,物以稀为贵,这小贩一碗能卖三钱银子......”
“比馒头可贵太多了。”
南方人还真是有钱。
薄止余一开始以为这玩意要走上街头巷尾,怎么也得降低成本到十文以内,可这一会会,他已见到不少人过来购买。
这生活水平,有点类宋。
薄止余心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些香料和稀有矿石,回头也叫人去海外小岛搜刮些带回来。
“科举在即,街上的人可真多啊。几万举子能有多少入仕的。”太子殿下不提,鲁国公倒是兴致勃勃的聊起了科举的事,焦则精神一振,忙跟着前前后后的普及起来。
就在他们在京都闲逛之时,薄父和薄止易他们也来到了京都。比起回到江南时的大张旗鼓,此次前来,他们属实有些灰头土脸。
毕竟地主家最后的余粮全都用在了和五品官员的推杯换盏上。
薄止易一进江南就订了不少佳品补药。
其他人也都下了不少定金,专门用于充门面。
薄老二最后整合下来,发现他们薄家手头的现银竟然不足一千两。
薄家倒也不是真的只剩下一千两,毕竟祖宅,还有铺子、庄子、大片的田地、以及一些更重要的家产,古董字画之类的。
这个年代,铁矿、盐田等等资源型嗯仍属于公家的,所以民间最富有的不外乎是土里出来的土特产之类。
就算是薄止余也没打算从公家手上要一块铁矿之类,这种东西放开,太不利于社会安定了。
也许以后会放开,但不属于现在。
说回到薄家。
薄家人来到京都后,薄老二想方设法找到了一处距离京都皇城地段较近的宅子,据说左右隔了一条街以外住着的都是三品大员。
甚至还有华阁老这样的大官。
薄老二本来还挺满意的,但刚交了定金,拉着行囊车马进到宅子里,就听到了天子避暑,移驾行宫的消息。
这里离行宫可太远了。
薄老二赶紧将这件事告诉了薄父,毕竟他们的盘算里,还有一桩事。
本以为薄父会大发雷霆,可没想到他阴沉了片刻后,又平静了下来,“不用担心。行宫虽然远,但坐车一日便可来回。”
“可嫂嫂若是以此为借口。”
“放心吧。”薄父冷冷道:“她一定会去面见天子。哪怕你我不去找她,她也会去的。”
薄老二不明所以,但看薄父神情难辨也没再往下追问,他出去后和惴惴不安的薄止易商讨后,也没有什么好的法子,叔侄两只好各自回去等消息。
薄止易本来想去找方雅,带他出去游玩的。可他们刚落脚,之前一些江南玩的好的朋友一齐来找他同游,便准备了一番,兴高采烈的跟着出去了。
薄家只剩下薄父、薄老二和薄母。
薄家这块落脚的地方不算安生,门外面经常会路过进来讨水喝的举子,听闻是从华阁老街前没挤进去,跑来歇歇脚的。
嘈杂之声使人心烦气躁。
薄母本来还想耐着性子,了解一下情况,但见此情形,索性叫上了李庆,谁也不说,直接出门了。
她前脚刚出门,后脚薄老二就连忙把消息告诉了给了薄父。
薄父没给他开门,里面瑟瑟缩缩的动静,夹杂着吧唧吧唧的水声,让薄老二脸色微动,低下了头。
“知道了。”
薄父最后这样回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