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明]权二代,但抄家流放 > 第27章 引子

第27章 引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明魁一生引以为豪的事,就是他有一个了不得的夫子。每每他坐在自家算得上宽敞的院子里,一边纳凉,一边向儿孙吹嘘时,便要心满意足地从他们脸上收取惊奇和崇拜的神情。

若是有外乡人对这位老汉的说法提出质疑,他定要轻蔑地从鼻中喷出一声气,大声道:“你不晓事就不要浑说嘛!我老汉是一辈子的木匠,连童生也没考下;还不许我见过大官哩?你随便去找人问问,就晓得宰相在我们村里教过书喀!”

紧接着,他就要谈起这里的人们说了多少遍也没说厌的故事,将那位已经故去的大人物的幽魂又拽到人世来走一趟。

龙门紧挨着黄河,鱼龙村便在黄河边上。村名具体来源已不可考,后世来到此处的读书人通常认为这是化用“鱼跃龙门”的典故。直到那位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大人物被流放至此又被起复高升,大家方把村名和他扯上了关系——非常凑巧,他正是姓于。

他来到村子时,张明魁还不叫张明魁,只有一个贱名“拴住”。是他爷爷和他爹带上腊肉和拴住去他家拜访,请求他为孩子取一个学名,拴住才有了“张明魁”这个名字。

张明魁记得那时候是三月,人们开始换下棉衣棉裤。五岁的孩子被强拽在父亲身边,眼睛却忍不住滴溜溜地四处打量。忽然间,孩子的目光不慎闯入一双眼睛里。这样的眼睛是孩子从未见过的,它说不出的好看,它暗含的忧伤让人一见了就不由得跟着想掉泪,可它又像遥遥的山、幽幽的水,令人仰慕尊崇却不可放肆戏谑。

这双眼睛是田间地头、账簿算盘、车把式、墨绳斧子等等都困不住的,它理应属于那些成大事举大业的人。鱼龙村里找不出这样一双眼睛,放到龙门乃至山西恐怕也是很难找到的。

张明魁看入了迷,连他爹他爷叫他都反应不过来。直到他被拍了一巴掌,他才捂着被打的脑袋叫屈:“爹,你打我做啥哩?”

他爹一听更加来气,揪着他的耳朵说:“你这憨娃,耳朵不要了?一点规矩都没有,叫你谢谢于先生喀!”

“谢谢先生。”张明魁愣愣地大声说。

那双眼睛的主人对他宽和地笑了笑:“没事,他许是见了生人紧张。”

他爷和他爹面上的表情随之缓和了一些。这位于先生让他们把肉拿回去,张明魁的两个长辈却坚决要留下,最后干脆拽起孩子一溜烟跑回家去,理也不理于先生的喊声。

回到家,他爷才呼出一口气,说:“不得了,于先生是条龙哇!他在我们村过了这一关,就要回天上去了!”

张明魁看着他爷激动的神情,懵懂地点了点头。他爷是村里备受人尊敬的木匠,因为木匠这门手艺人人离不得,又不是谁都学得了。在他的世界里,爷爷算得上是顶顶的权威了。既然爷爷说于先生是龙,那他应该就是了。

“龙困浅滩遭虾戏啊。”他爹叹道。

他爷说:“不说于先生这个人怎样,就是看于青天的面,我们也不能叫他在这里被戏了去!”

第二天,在老木匠的倡议下,村长带着其他几位族老登门拜见于先生。他们决定由村里的青壮一同为这难得的读书人垦出田来耕种。

于先生正襟危坐,明明也是布衣,却比他们见过的最大的官还有气度。他摆摆手说:“无功不受禄。诸位愿意助我家垦田,我已感激不尽。于某还有把子力气,到时我们自己来耕田,劳父老们指点我一二即可。只是,我能为诸位做什么呢?”

村长挺起胸,严肃地说:“我们只有一个请求:请您教娃娃们读书吧!”

于先生抚掌道:“这算什么?教化本乃士人应尽之义。您放心,我一定用心教导!只要是想读书的孩子,尽管来学就是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