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明]权二代,但抄家流放 > 第26章 鹭鸶冰上走 何处觅鱼嗛

第26章 鹭鸶冰上走 何处觅鱼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被关入狱中以来,于涣仔仔细细地回顾了一遍自己的前半生。他出生即丧母,为生父厌弃;五岁遇山贼,一家只有他活了下来;十岁养母去世;十二岁养祖父去世;十三岁养祖母去世。似乎上天觉得他失去得够多了,于是让他少年得志,十四岁中童生,十五岁中举,十六岁便三元及第,为国朝第二人;他养父权倾朝野,又待他视如己出;他岳父欣赏他;他和妻子琴瑟和鸣;他的女儿聪明可爱;他的学生沉稳早熟。

或许他过得太春风得意了,老天见不得这样顺遂的戏目,便在一朝之间令他父亲被打为乱党,全家下狱。

于涣忽然想起了十二年前,于谦回京城为董珍奔丧时念的一句诗,“世缘情爱总成空,二十余年一梦中”。回想他活了二十二年,竟然也好似大梦一场。

他五岁时,于谦带着他在开封城外的河堤漫步。那时候,于谦说,希望来日你能以自己的名号闻名天下。于涣被天下称一声“词宗旷澜”,却不是当时他追求的。

于涣想起他曾立志造福一方乃至八方百姓,可他在翰林院安安稳稳地待着,过自己的小日子,还记得这些吗?如果他就此按部就班地升任学士、进入内阁,说不定混个尚书之位致仕,倒也比很多很多人都强了;可是扪心自问,自己有多久没回忆起幼时所见的百姓的艰辛了?若是他就此死去,也不过是附在于谦的传记里被提上一句,甚而不知道会不会有于谦的传记存在——朱祁镇这一支的后嗣能为他们这些“乱臣贼子”平反吗?

更可笑的是他这个不知道有没有前路的人,却在此反思过去,思虑未来之事。

于涣听狱卒说于谦本要被凌迟处死,只是祖宗陵墓发生地动,今上以为是太宗等不满,才改为斩决。

于涣一遍遍自虐般试图想象当时的场景,只要一想,脑中就感到刺痛难忍。

敦敦拉着他的手说:“爹爹不要不开心了,爹爹不是最喜欢敦敦了吗?”

于涣也只是默默地摸着她的脸。

——

景泰八年,正月二十三日。

人们都听说昔日的太子太傅兼少保兵部尚书于谦要在崇文门外被处死,纷纷到路上送行。按照皇命,囚犯要在京城内游街示众,才会到达刑场。

于谦挺直脊背,沉默不语;王文破口大骂,说奸臣无道,昏君窃位。

朱祁镇第一次踏入西苑,自己弟弟养病的地方。不过此时已经称不上养病,因为朱祁镇禁止内官再给朱祁钰进送汤药,只给他喂些残羹剩饭,等着他病死。

离近了看,朱祁镇发现朱祁钰头上也有不少白发,形销骨立,面色苍白。

“弟弟”朱祁镇轻声说,“朕来看你。”

朱祁钰勾起一抹讥讽的笑:“听说哥哥已经迫不及待地改元了。‘天顺’,好年号啊。”元朝的阿速吉八用过这个年号,登基不到一年就被杀了。

朱祁镇压下心中暴虐的念头,说:“弟弟不妨再多说几句。你还不知道吧,于谦和王文是今日午时处斩,算算时间——”

“你说什么!”朱祁钰喝道,可惜身体太虚弱,声音有气无力。他无力地瘫回榻上,眼睛还死死地盯着朱祁镇。

“我说于谦要死了!”朱祁镇畅快地高声说。

午时三刻,于谦在这座他曾拼命守护过的城池被斩首。

事实证明,不管是谁的脑袋,被刀砍了都要掉的。于谦的头颅掉到地上,污泥染上他的发丝和胡须,染上他悲悯、英俊的脸。他双目睁着,平静地和看向他的人对视。他就如同大地上的石头,坚硬而永远地沉默。

于涣在狱中忽然感到一阵心绞痛。他看了一眼透进来的阳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泰山颓矣。”于涣喃喃道。

于冕看他的样子,也有了预感:“涣弟,你说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