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涣窝在新认的爹怀里,被马颠得头一点一点,如小鸡啄米。
不错,“于涣”便是顾审周的新名字,出自《道德经》“涣兮,若冰之将释”。于谦希望他能从过去舒缓过来,当然也不可放纵。
太行山上没有歇脚的地方,于谦只得先带着他赶路,等到山麓时再休整。他常年在外为官,还是第一次亲手带孩子,深感妻子之艰辛。于涣已经是个乖巧的孩子,于谦还要时时担心他冻了饿了或是睡着了从马上栽下去。等看到人家时,于谦终于松了口气:起码暂时不用担心孩子坠马了。
“能自己走吗?”
于涣点头。于谦把他抱下来。啪叽。于涣一下倒在了雪地里。
急忙被捞起来的小孩无辜地看着于谦:“爹,我坐久了,腿软。”
最终于谦还是选择抱着于涣过去:无他,于谦嫌牵着他走太慢了。
敲了好一会儿门才有人开。门里是个身材结实的汉子,身上穿着兽皮,一脸警惕地看着他们。
于涣搂着于谦的脖子,对汉子笑了笑,那汉子脸上的表情才松了一些。
于谦艰难地拱了拱手道:“这位兄台,我等要赶赴河南投奔亲戚,刚从太行山出来,想在此歇歇脚。不知是否方便?”
汉子看了一眼于涣,瓮声瓮气地说:“这样的天还带着这小小子,也不怕得风寒。”又看了一眼随从,问:“这些人都要投奔亲戚?”
于谦面不改色道:“我等结伴同行。”
汉子犹豫再三,还是让他们进来了。“俺们家也没啥好东西,你们先坐着吧,俺叫俺那口子去烧水。”
于涣被放下来,好奇地打量着屋子。旁边的于谦在和汉子聊天,原来他是个猎户,膝下有二子。
“大哥,俺看你应该是读书人,你家公子生得也好。我那两个小子没出息,叫他们跟你家公子沾沾文气吧。”
于谦自无不可,招手叫于涣过来嘱咐他:“阿周,切记客随主便,好好同人家玩。”
三个孩子高高兴兴到一边去了。
兄弟俩大的叫虎子,小的叫猪子。于涣说:“我叫于涣,你们可以叫我阿周。”
猪子问:“这是你的小名么?”
“对啊。”
“你还有大名。”虎子羡慕地说。
于涣似模似样地点点头,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说:“无妨,你们都会有大名的。”他年纪最小,长得又白净,这副作态就有些好笑。可惜虎子和猪子只觉得他有气派。
三人聊起天来,兄弟俩不想自己被看扁,就吹嘘自己父亲多么多么能干,能猎到什么猎物。
“我爹总能打到许多猎物。”虎子骄傲地说。
“我爹读了许多书,懂得很多。”于涣知道当大官要考进士,考了进士的人学问不会差。
猪子说:“我爹打过虎,县里都知道。”
这个不好应付。于涣开始搜肠刮肚,坚决不能落了自己爹的面子。此时他们父子荣辱一体,一种责任感在于涣心中油然而生。
最终,于涣坚定地说:“我爹长得很好看,你们爹比不上。”
三个孩子沉默了一瞬。
猪子嘟囔道:“好看又不能当饭吃……”
于涣气定神闲:“你就说好不好看吧。”
他终结了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