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夫郎是个小跟班 > 第58章 开业

第58章 开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守带人在进城的路边熬起老母鸡竹荪汤。

路边都是附近村落出来卖小吃食的。商队的人虽然不多,但可以卖稍贵些价格。是附近村落难得的热闹日子。

过了这阵子,要等到秋末秋收后,官府下来收税粮才会有这般热闹的场景。

不少摊贩纷纷看向张守等人。过路的商队都急着赶路,哪家商队会停下来喝汤?这怕不是哪个愣头青出来糟蹋食物。

不过,这家炖的汤可真香,不知下了什么好材料。

李家没有可靠的商队,只能自己去找。这还是张守自个想出来的办法。他把这叫做: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这锅汤从早熬到晚,鲜香味久久不散,只是无人问津。倒是陪衬的竹筒饭卖出去不少。

商队愿意吃些热乎又能饱腹的。竹筒饭可以直接拎着走,边走边吃都行,很方便。

张守足足钓了五日,每天都放七八株竹荪熬汤。虽说他们晚上会把鸡汤喝完,但每天一只鸡,七八株竹荪把他自己都放心疼了。

这一季的竹荪虽然已经收四五茬,但基数不多,收获有限。

张守担心把竹荪浪费完都没钓到鱼。这日,张守终于等到, 被香味吸引过来的“鱼”。

这是一支二十余人的商队,为首的中年汉子风尘仆仆。中年汉子买完摊位上的五个竹筒饭,听到新的竹筒饭还要等上半个时辰便失了兴致。

他夸道,“这汤倒是鲜美。”

却没有要买的意思。倒是跟着中年汉子一起过来,此时正拎着五个竹筒的年轻汉子深吸一口气,惊呼,“是竹荪汤。好鲜的香味。”

中年汉子有些惊讶,没想到路边有人卖竹荪汤。他儿子的鼻子最灵,不会闻错。

张守看着不像不识货的人。这时候正是竹荪收获的季节,能采摘到几朵竹荪已算运气不错。只是他们急着赶路没有闲工夫品尝。

但好货可遇不可求,“这汤怎么卖?”

中年汉子盘算着打到竹筒里放凉再喝。实在不行,等晚上赶到镇上再点上几个好菜配这汤也不错。

张守揭开锅盖,黄橙橙的鸡汤沸腾不止,竹荪跟着鸡汤上下翻滚。

张守说:“这汤不卖。”

年轻的汉子嚷嚷,“我们只是赶路看着落魄些,又不是出不起价格。”

“既然不卖,为何在路边熬汤?”中年汉子生了兴趣。

张守用锅勺不停地搅动鸡汤,使鸡汤的鲜味更为明显,“两位是识货的,可以送两位尝尝鲜。”

“二位远道而来有所不知,我的主家在镇上梨花街开了一家山野杂货铺。杂货铺里就有竹荪卖。我们家的竹荪,品质可都是顶呱呱得好。”

年轻的汉子问道,“你们有专门上山采竹荪的人?”

如若不然,竹荪哪够开店售卖。

张守没有明说,只说每年都有稳定的量。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杂货铺了解。

中年汉子越发有兴趣。他们从南方走到北方一路艰辛。中年汉子已经感觉体力不支。最近两三年,他都在带自己儿子走商路。顺利的话,再过一两年他不会再走商。以后,就由儿子带着商队。

若是能在中途找到货源,不用再长途跋涉到最北方去自然更好。更何况,这可是山珍竹荪的货源。不管在北方还是南方,都是不愁卖的。

商队今晚要在镇上补给过夜,中年人到镇上时,杂货铺已经关门。

竹荪数量不多,要留着吸引人,每日放出来的数量有限。书生多是下午光顾,晚上很少人。

开始,李星和舍不得关门,这可要一年二十两的租金。只是,过些时日他便明白,守着也没用。还不如早早关门,休息好明天才有好的精神头。李星和不休息,白玉英也不肯休息。白玉英一个孕妇可不像他这般能熬。

于是,李星和每日天黑就关门。

镇上新开了一家吃食摊。听说老板是南方过来的,用南边特有的调料做的卤肠面汤汁浓郁,面条劲道。

小镇不大,吃食主要在两条街上。新鲜吃食且味道不错,有闲钱的镇民都喜欢尝个新鲜。

卤肠面摊热闹了好一阵子。最近才少些人。

好巧不巧,卤肠面摊开在何大舅的摊位隔壁。这半月把何大舅的面汤挤得都没生意了。

刚开始老主顾还天天光顾,说只认何大舅几十年揉面的手艺。只有何大舅的面才是真劲道。

但耐不住卤肠的香味实在霸道,还是在隔壁天天闻。老主顾没几日就变了心,边吸溜着何大舅的面条边盯着卤肠流口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