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何玉看到儿子衣衫不整。以为是路上遇到强盗,李天德想跑去找郎中,被李万里制止。
李秋水回家,一家人都很高兴。何玉报喜,李万里定下顾家的顾千阳。李秋水为弟弟开心之余,又担心起来。弟弟刚定亲,她这个大姑姐就和离回家,怕顾家介意。
李秋水开始犹豫起来。
李万里把包袱给李秋水,让她放到李星和的房间。他自己的竹筐放回自己房间。
包袱都是李万里背着。何玉以为都是儿子的行李。她不解,女儿为何带包袱回家?可是陈家或是陈江,出了什么事。
“娘,先煮饭。吃完饭再说。一路赶回家,我已经饿了。”现在把事情说出来,李家人估计直接气饱。哪还吃得下饭。
难得女儿回家,李天德准备杀鸡。李秋水不让,家里的公鸡还小还能再养养。李天德只好出去买猪肉。
何玉进厨房煮饭。
李星和带着李秋水去他的房间。李家一共三间房住人。李天德夫妻一间,李万里一间,李星和一间。李秋水出嫁前,是和李星和一起住的。
莫不是陈江那厮是个负心汉。姐姐早已嫁与他,陈江没当官没发财,是要休妻?李星和乱七八糟地想着。
饭后,说完自己的遭遇,李秋水平静的表情被何玉的眼泪打破。到底还是让家人担忧了。只是,他再也没办法忍受那样的日子。
成亲前,陈江时常逗她笑。不想他也能逗别的女子笑。
出嫁前,父母疼爱,弟弟尊敬。一家人和和睦睦。出嫁后,陈家算什么家?那是个吃掉她青春,又要吃掉她的地方。
“和离。必须和离。“李万里的理智回归,知道夏国没有休夫一说。另外,李秋水做不出此等惊人之举。
李星和愤愤不平,“就这么便宜他们?姐姐受的那些欺负就这么算了?”
李万里自然不会放过陈江。只是,现在最要紧的是先和离,免得出事牵连李秋水。
李秋水祈求看向父母。李天德默默点头,何玉哭着没有反对。她松了一口气。只要家里人支持,她不用怕和离后无处可归。
第二天,李家人找去镇上。陈江不在,不知是外出还是躲起来。和离书,李万里已经写好,陈江只要签字画押即可。
陈母却是不客气。李秋水真想反了天不成。李家人跟陈母互骂一通,反而落了下风。如此纠缠数日,两家在镇上都出名了。
连李春花都听到风声,找上门来。
“妹子,你要实在不会骂。你带我去,这个我最会。”李春花说。
本就累得家人连日奔波,现在连弟弟未来丈母娘都上门。李秋水想到另外一个办法。
夏国民律:“和奸者,男女各徒一年半,有夫者二年。”(参考唐律)
李秋水是明媒正娶,若是上衙门告状,陈江和云娘都不会有好下场。只是,李家人心疼她,不愿让她上公堂。时下百姓惧怕官府,谁也不想平白无故走一趟。女子不管因何故上公堂,都要遭人非议。
李秋水本就不是心性坚强之人。时下,能产生和离的想法已是不易。李万里想两方私了。徒一年半并不能解恨。现在一无战事二无灾情,社会稳定,真坐牢就不能把人往死里折腾。
李万里要让陈江身败名裂,无处可去。
陈江不出面,躲在老母亲后面,真以为李家拿他没办法不成。李万里直接找到张守,又让他另找两位身强体壮的闲汉。
“我姐一日没和离,便一日是陈家人。今儿不过上姐姐家,给姐姐拿些东西罢了。”
李万里悟了。陈家人若是真敢报官,李秋水直接击鼓状告两人和/奸罪。陈江的事早就传得沸沸扬扬。只不过,民不举官不究。李秋水不告,官府只当不知。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案件多,当官的政绩不好看。
料陈家人不敢报官。
李家占理,泼皮无赖该自个当。走陈母的路,让其无路可走。
陈母不肯开门。李万里等人问邻居借梯子爬进去,把门打开。邻居早就看不惯陈母,粗俗爱占便宜。家里做出这种事,整条巷子跟着丢脸。别人一传闲话,都是杏花巷丑闻。
四个壮年男子和李秋水,陈母根本拦不住。陈母大骂云娘,不出来帮忙,躲屋里装死。
云娘后悔死了。不说李秋水一家软弱可欺吗?瞧对方弟弟不死不罢休样。当初跟陈江好,就是看对方舍得花银子。孩子是个意外,反倒把她绑住了。
而且,云娘没想到,陈江能说会道,说话三分真七分假。并没有她以为的阔绰。现在,家里的花销花的都是她的老本。只是为了孩子,她忍了。只盼陈江能尽快赚到银子补贴家用。
李万里人高马大,自己出去能做什么。陈母生怕别人不知道她在哪屋不成?孩子在她屋里,陈母连孙子的安危都不顾。
最好,陈母跟对方打起来,两败俱伤。既能去掉李家人,又能扔掉陈母这个累赘。
李秋水让人进屋,“我的东西都在这屋。”至于拿得是不是自己的东西,她就不管了。弟弟说货,现在拿得东西,都是她和离后的保障。李秋水从小带大两个弟弟,知道柴米油盐的重要。
陈母喊着让人去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