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移舟漕台 > 第5章 惊变

第5章 惊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弄这么一出,他究竟意欲何为?

两人惴惴不安地上了延平知府的车马。

不知走了多久,原先还有马车外还有人声,后来便静谧一片。

风回云断,雨初晴,马车终于停下。

陈蟠一跃而下,青袍飞扬,杨育宽与胡宝生相继走下来。

映入眼帘的并不是延平府藩台衙门,而是沙溪曲折处聚拢的一片湖。

湖畔种着十来棵柳树,柳树像是被水没过,那一半截还有浸润的深色痕迹。

老树卧波,轮困半裂,西望湖心亭,逶迤隐见。

陈蟠坐回马车,拎起缰绳,朝西边一指。

“那边一大片水草,隐着一排石墩,您二位走过去便是,明府已在亭中设宴款待二位。”

胡、杨两人对视一眼,自对方眼中窥见一丝无奈。

到了这一步,他们也没别的路可走。

白石墩很是宽阔,踩上去软绵绵的,一路走得还算便当。

待移步湖心小岛,二人皆是一惊。

这亭居湖心,原先听陈蟠的话,他们还以为只是小小石亭,走过来见了全貌,才知湖心亭远不止一个亭子,是由成群白石垒砌的亭台楼阁。

这四围有苦竹环抱,碑板甚多而不足观,亭榭曲折,位置疏秀,有石螭吐水,目犹眈眈。

看得这番美景,二人却无赏景的情致,跟着书办上了楼,不知这鲍知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楼阁厢房南面挂字画,三面有窗,窗外云阴往来,船樯历历。

四面点了油灯,明亮异常,中间摆了个火盆,东西两边各是一排八仙椅。

二人一进门,见南墙的灯下,知府鲍冕坐在太师椅里,手里拿着一卷书,约莫是哪里的方志,看得很是专注。

两个影子在灯下拉长,鲍冕看见那一片灯影,悠悠抬起头来,袖袍一挥。

“二位,坐。”

杨育宽踌躇片刻,在东面落座,他今日是初见鲍冕,不由地开始打量他的容貌。

近看去,鲍明府其人剑眉星目,器宇轩昂,身子瘦削却没有半分文弱之感,穿了件墨色边纹湛蓝道袍,尽是飘逸之相。

风大转凉,胡宝生坐在西面,那窗开得大,坐得很不安稳。

今日被摆了一道,他心中满腔怨愤无处诉说。

鲍冕虽是个四品的知府,但对他们漕运部院的人却没有什么辖制权,他半路杀出来,将他们找人的事坏了不说,于他自己又有什么好处?

天下没有损人不利己的人,鲍冕自然不是傻子。

只见他放下茶盏,目光如出鞘的利刃扫过两位远客的面容,第一句话便开门见山。

“听卫所剿寇的人回话,二位远道而来,是要去崇安寻人,鲍某今日之举实属冒犯,只是断没有阻碍二位办差之意,反倒是诚心想助二位一臂之力。”

他语气温和,眼底仿佛蓄着春日暖意。

书办给两人上了茶,热气融融。

胡宝生冷哼一声,撇过脸去,听不得他“忽悠”。

鲍冕编了个由头,无端把他们弄来这里,说得难听些,就是强掳。

这姓鲍的长着九曲玲珑心窍,当他们都是傻子么?

杨育宽抿了一口茶,既来之则安之。

眼下既然没有法子离开,那便看看这鲍冕如何“尽地主之谊”了。

鲍冕将二人的脸色尽收眼底,起身走到北窗口,负手在身后,脸上露出了悲天悯人的神情。

“说来惭愧,今年延平发大水,大堤决口,将三个县的地给淹了,如今州府之内,流民四散,等到冬来,户籍都要销去大半。”

胡宝生微微一怔,眸中闪过一丝不耐烦,延平发大水,这跟他们找人有什么关系,东拉西扯的,真不知他要说些什么。

杨育宽却已听出一二分,延平四处难民,田地被淹,就不得不去他处过活。

这些难民或是北上,或是南下,若是北上,延平府临北的就是建宁府,而他们要去的崇安就在建宁府。

鲍冕望着远处被没的村庄,神情肃穆。

他转过身,面对二人。

“如今难民北上,无外乎涌去了松河、崇阳河、南浦河,更有盗寇趁机作乱,四面村落烧杀抢掠,民不聊生。百姓如此遭难,鲍某枉称父母官。”

江风飒飒然,鲍明府一身道袍翩然而立,声音温润谦和,更有痛惜之意。

胡宝生心中触动,听他这么一说,又想起方才大片被淹没的田地、民房,还有那半截横桥,不由地起了恻隐之心。

可如今延平盗寇作乱,他们驻守淮安,也实在无能为力。

想到这里,胡宝生饱经风霜的脸上显出一丝惆怅。

经年风雨俱往矣,今日借着昏黄灯光,他忽然想说些心里话。

“倭寇在东南作乱不是一天两天了,部院连运粮的漕军都拨了一半充作海防。这几年光景,我们卫所的人也不过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哪里缺人便顶上。你们延平有难处,四方又何尝没有难处。”

胡宝生的话音里含着哽咽,像是刻进了几许风沙。

鲍冕听后轻笑一声,落座南墙下,捧起茶来。

“请二位来,自然是二位力所能及之事,绝不会教人犯难。”

“这件事做成了,不但于延平大有裨益,也能让二位及早回淮安交差。”

他勾起唇角,颇有几分蛊惑之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