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九龙城寨]栖木 > 第13章 第 13 章

第13章 第 1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日后看来,狄秋那一年的心境比港股起伏还要夸张。全城人心惶惶,正适宜他们这行发展。港币贬值,他生意反而好做,先前打下的海路赚钱赚得发烫。父亲年事已高,原本有意召他回家继承生意,却发现正经营生比不过他手中这些玩意,也就不再强求。

事业只是其中一项,更紧要的是他动用人脉在广州留意孟买血的人,等了两年,终于有了点眉目。一本《北//京医学》跨越关口送到他手上,其中一页被折角,在满纸晦涩名词中狄秋看懂了几行字——

13个月幼儿因肠梗阻引发腹膜炎,原本需要手术治疗,但由于血型罕见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配型血液储备,增加了手术风险。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采取保守治疗策略。

血型是对的,年龄大致也能对上,文章是河北某医院发的。狄秋前半生对广州以北都没什么概念,托韩静节的福,如今已经对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多有了解。他在书房中对着地图找,请人继续追查,居然真就查到。

河北那边只当是同行交流,态度很好。论文作者说他是在长春进修学习时遇到的病例,病况不复杂,但是患儿血型很稀有,所以印象深刻。不过名字他记不清,具体信息可能要去长春查档,是76年初入院收治的韩姓患儿。

如此基本对上,甚至还能推算出韩静节生日约在1975年1月。然而再去信给长春却迟迟没有回音,狄秋等了又等,直到年底才得来消息:长春那边不知为何一直未收到信件,而档案室于年初不慎起火,损毁一批档案,其中恰好就有他们想找的。

这一切实在太过巧合,由不得狄秋怀疑。他私下找两位兄弟商量,但实在不了解遥远北地的情况,谁也不敢说是否有他们不了解的势力参与其中。想最坏结果,就是还有人记着这件事,所以才急于销毁证据。

狄秋留下了医院的信息,想着未来或许可以实地探访。只是看着电视上大人物为港城未来争执不下,也不知几时才能实现期待。

这件事他没有告诉韩静节。某一天小孩主动跟他说,自己几个月梦到被妈妈背着走在小路上,两旁是比人还高的细长枯草,他接道:“是芦苇吧。”

天地良心,这只是狄秋无心之言,他那时甚至都未主动联想长春,这座城市对他而言仅存在于资料中。毕竟芦苇全世界都有,比人高的细长枯草推测是芦苇,只能说很合逻辑。但韩静节立刻抬头看他,那眼神好似发现了他藏着秘密。可她又没说什么,搞得狄秋自己心虚。

但韩静节确实很聪明,就算和蓝信一同班也难抵消课业无聊,考了试待再开学时又可跳一级。蓝信一痛失好同桌,好在梁俊义加入进来,让他上学多些乐趣。

两个男孩相熟完全在情理之中。当初只剩半条命的小孩自愿被锁在地下室几个月,终于摆脱阴影,期间少不了蓝信一照料。他俩年纪相当,张少祖让蓝信一多照看他,两人就走到哪里都同行。

两人未来的人生理想都差不多,不过想跟的大佬却不是一人。梁俊义家原本在庙街附近,一直仰慕Tiger,洗心革面后就想拜入门下。Tiger独眼上下将他瞧遍,哑声说:“先去读两年书,至少要识看账本。”

所以他赶在考试前插班进来做两人同学,初见韩静节就是在课堂。韩静节虽然被解了禁足,狄秋仍旧不许她往城寨走,此前有关梁俊义的信息都通过信一传递,第一次见面时也很惊讶:“原来你这么精神。”

她对外人慢热,自我介绍说叫张安,与人握手后却被热情反握住:“你就是安安啊,多谢你救我性命。”

梁俊义生性活泼,又听说那日是韩静节与蓝信一共同搭救的他,视他二人是有过命交情的朋友。他便自来熟道:“安安,放学之后要不要食冰,我请客!”暗中还庆幸此前几个月不人不鬼的样子没被女仔看到,不然好丢面。

韩静节起初还不习惯他这般热情,后来张少祖在孩子们考试后做东,给梁俊义办了桌席,庆祝他成功戒粉。席上小孩,大人们便也未细说戒断路上种种艰辛,梁俊义向死而生,反而没张扬,只是摸摸鼻子说了句“应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