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的丫鬟无人敢答话,过了一会儿,小秦氏转头朝明兰笑着表示歉意。
“好孩子,你莫要见怪,你廷灿妹妹自小是老爷子启蒙的,就喜好个诗词字画,又教你公爹宠坏了,很有几分读书人的酸气,一来了劲,谁的面子也不卖。”
明兰笑笑,轻轻摆手道:早闻妹妹才名,知书达理,为京城闺阁美谈,何况自家亲戚,什么时候不得见了,不妨事的。
太夫人叹了口气:话虽如此,可为了做两首诗不见嫡亲的嫂子,到哪里都说不通的!上次你四姐姐过来,她硬是缠着盛大娘子作诗,当真胡闹至极……
明兰立刻听懂了这话的潜台词:你四姐姐一来,廷灿立刻就有空了,怎么你一来,她就不想见了?
和婆母小秦氏的斗法,是从请安那天正式开始,此后双方你来我往,多少次心惊肉跳,险象环生。
明兰不是傻子,她才不信顾廷烨说的那句,“本不想让你卷进后院纷争”。
恰恰相反,顾廷烨就是觉得嫡母太棘手,才非要把明兰娶到手,用她的聪明才智来对付嫡母。
昌哥儿被接回来后,明兰和顾廷烨商量,把这一儿一女都记在通房秋娘名下,好给他们一个名分。
两人都默契回避了“把孩子记在明兰名下”这个选项,一来两个孩子已记事,不好培养感情;二来对明兰也太不公平。
明兰以后的孩子是嫡出,所谓嫡庶有别,何况外室所生?越过该有的待遇,恐怕遗患无穷。
轻则招人非议,重则家宅不安。
盛家就是现成的例子,因为主君盛纮宠妾灭妻,一直偏心林小娘,又过渡纵容墨兰,引得大娘子王若弗极为不满。
葳蕤轩和林栖阁斗来斗去,如兰跟墨兰这对姐妹,也成了死对头。
如兰觉得自己是嫡女,该有威风,墨兰却仗着自己受宠,总想踩如兰一脚,经常闹个不停。
盛府和侯府比起来,完全是小门小户,都闹得主君头疼,如果侯府闹起来,岂不是更加难以控制?
蓉姐儿出身不明,这样的女儿对明兰没什么威胁,何况明兰脑子清醒,心肠又不坏,不会为难她。
等孩子成年后,添上一份嫁妆送出去就成了,既得了好名声又不费事,隔壁的墨兰就厚待春珂的女儿。
至于昌哥儿就麻烦一点,毕竟占了长子的地位,到底记不记入族谱,顾廷烨也是很纠结的。
因此先把孩子记在秋娘名下,却不把秋娘抬成小娘,还远远发配到庄子里,就是免得以后出现纷争。
明兰对此心领神会,虽然她知道这对秋娘很不公平,甚至暗暗感叹过女子的艰难,却也没有阻止,而是坦然接受。
近来她越来越理解墨兰了,有时候甚至怀疑,假如自己和墨兰换个出身,会不会比墨兰更无耻?
高嫁的好处真的太多了,明兰是知道身居高位的好处,才个把月的功夫,就陆陆续续收了七八笔厚礼。
有老侯爷以前的老部下,如今在地方上任职的,;也有顾廷烨现如今的僚属,以种种名目送来贺仪;还有七八竿子堪堪能打着的亲朋,更是说不清楚。
这种情形明兰并不陌生,只不过以前是盛家备下礼单,送往各位世叔世伯处,
这也不算行贿受贿,不过是多多联络感情,指望人家提携一二罢了。
人家未必贪图这些好处,但这些恭敬的举动,能表示送礼者知情识趣,可以在官场积下好人缘。
而现在情形倒了过来,明兰成了收礼的,这种地位转化带来的刺激,实在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感受。
但侯府日子却越来越难了,对明兰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小公爷,刚进入官场,就将“夺妻之恨”发泄在顾家身上。
他当时绝没想到,这个任性的决定,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