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重回八零,从摆摊开始 > 第115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115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说起来也怪不得大家信不过,其实在“朱记”被爆出来之前还闹出过一件事。

就是先头跟风他们家在客运站摆摊卖包子,还找人诬陷他们把人吃坏的那个王老四。这也是个缺德的,卖的包子用病死猪肉做馅,把一个学生给吃进了医院,结果被人直接举报了。

当时这件事闹出的动静也不小,王老四本人更是被送去吃了牢饭。

然后这件事过去没到两个月,现在又闹出“朱记”违规使用硼砂,以劣质肉片充作好肉糊弄食客的行径,闹得现在十人里有九人对个人商家出售的吃食闻之色变。

在个体户普遍被看不起的现如今,一个王老四、一个朱广才,无疑让这个群体的处境雪上加霜,跟个体经营有关的一切几乎都被打上了“不卫生”“不安全”的标签。

而事实上,“朱记”之后,为杜绝再有此类情况发生,工商局、街道办和执法部门联合成立了检查组,对自由农贸市场、副食品店等销售点,以及各大公私营饭馆采取突击检查。

一些摆摊的小商贩也必须到工商所登记,办理临时的营业执照,接受有关部门监督。

最终这次全市检查的结果表明,“朱记”的情况只是个例,即使个别存在一点小问题,也在底线之内,不至引起什么不良影响。

这次大检查的结果也在第一时间见了报,苏丽珍特地留意过,几家凤城报纸都有过报道,可以说是广而告之了。

但就算这样,也仍然没有将公众对个体商户的不信任挽回半分。

对这个结果,苏丽珍是有心理准备的。

他们这些冲在政策前沿的人,不能只想着螃蟹吃到嘴的鲜美,也得随时做好被螃蟹扎手硌牙的准备。

在楼下随意吃了口饭,苏丽珍就回到自己的房间。

坐在书桌前,望着桌面上几份近期收集的报纸,她凝神思索了片刻,决定写一篇反应个体商户响应国家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文章,侧面为这个群体发声。

她的主旨是希望大家能明辨是非,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中都有好人和坏人,不能因为一两个“害群之马”就去否定一整个群体。

但文章不能太直白,在对个体商户的反感如此强烈的情况下,直言规劝只会换来更强烈的反弹情绪。

但是上来就铺陈观点,未免有说教的嫌疑,一味陈述道理也容易显得呆板无趣,一个不好,对她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表现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她决定以一个女儿的视角,描写一位因为生病一度自暴自弃的父亲如何自力更生,克服种种困难,在家人的支持下通过摆摊、当一名个体户,最后重新焕发生机,找回自信,再次支撑起家庭的故事。

文章开篇就写父亲的病。父亲原本是厂里最优秀的钳工,并十分热爱自己的岗位,无奈天有不测风云,父亲人到中年,本该正是在事业上发光发热的年龄,却突遭噩耗,不幸罹患了严重的心脏病。

因为生病,父亲不得已早早离开了自己的岗位,放弃了自己心爱的机床,自此只能在家休养。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的病将家里的积蓄消耗一空,却并没能彻底治好,又因为父亲没有了工作,他们一家不得不搬离原先的房子。

一家人没有落脚的地方,父亲的病需要继续医治,家里的积蓄已经见底,母亲又没有工作,这一桩桩、一件件的苦难压在一家三口头上,也彻底压弯了父亲的脊梁。

父亲开始自责,觉得自己拖累家庭,甚至自暴自弃地不肯吃药,想让自己早早死去,好为这个家减轻负担。

可最终因为妻子和女儿的眼泪,他还是放弃了这个不负责任的想法。

他不甘心,还想为自己、为心爱的家人再拼一把。

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从邻居家的收音机里听到了国家关于改开的政策,心里第一次有了方向。

于是再三思索后,父亲最终决定在家附近摆一个小吃摊,去做一个他之前一度很看不上的个体户。

妻子和女儿都对他的决定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一家三口起早贪黑地忙活这个小小的摊子。

盛夏酷暑几次被汗水湿透的衣服,风里雨里艰难行走的推车,走街串巷磨薄了底子又舍不得换掉的鞋子,还有为确保卫生常常泡在水里发白开裂的双手。

所幸辛苦耕耘换来了收获,小吃摊生意一天天变好,家里有了积蓄,父亲能用更好的药,甚至可以攒一笔钱去动手术。

父亲自此不再愁苦,摆摊的经历唤起了他对生活的希望,也让他被压弯的脊梁重新变得挺直。

文章着重刻画“父亲”从生病失业后的颓废,到摆摊二次创业成功的生机焕发。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从曾经骄傲的工人师傅,到被许多人看不上的个体户,心理路程几经起落,且最终克服困难,战胜自己,重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再次成为家庭的脊梁。

这篇文章的名字就叫做《父亲的脊梁》,在文里,“脊梁”既指代了精神力量,也代表了对家庭的支撑。

因为一场病,“父亲”险些失掉了“脊梁”,可通过当一个摆摊的个体户,自力更生,他又找回了自己的“脊梁”。

所以个体户真的那么低人一等、遭人厌吗?

用文里“父亲”的话说:“咱们一样靠自己的双手吃饭,只要勤勤恳恳、清清白白,就没啥可丢人的。”

一个你平时不大看得上的个体户,事实上,他既没偷、也没抢,都是在靠自己的双手吃饭。

他与你没什么不同,同样是支撑起一个家庭的脊梁;也同样与你一样,为自己所实现的价值而骄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