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珍不知道大河对她的腹诽,知道了也不在意。
事实上,她能理解顾英杰对她的防备。
他为生计多年游走黑白之间,既要保护自己和兄弟,还要坚守道德底线,又要时不时躲避些明枪暗箭。这样的人,可不是别人随便给点小恩小惠就能收买的。
她虽然存了将对方收为己用的心思,不过现在,更多的是对顾英杰这种一直深处泥沼,却始终坚守本心、从不屈服的人心存敬佩,所以在力所能及之内,愿意拉拔对方一把。
这些没有必要说出来,毕竟日久见人心,时间可以见证诚意。
跟顾英杰碰完头,她这会儿还有别的事要做。
在百货商店买了两份糕点和水果,然后坐公交到凤城农业大学下车。
因为是周末的缘故,门口的警卫也没拦人,她直接进了校园里。
一路打听到石磊的寝室,没想到还扑了个空,石磊的室友说他这个时候一般都在实验室。
折腾了半个小时,几乎把农大的校园走了个七七八八,总算见到了在实验室里忙得正欢的石磊。
石磊见到苏丽珍十分惊喜,“苏学妹,你怎么来了?”
苏丽珍笑道:“今天休息就顺道过来一趟。石学长,我没打扰你吧?”
石磊摆手,“不打扰、不打扰,我还想着你家的化验报告今天早上出来了,正想下午给你们送过去呢!”
苏丽珍便说:“那正好我来取,也省的到时候麻烦你再跑一趟。”
石磊憨厚一笑:“不麻烦,报告就在我们赵教授那儿,我领你去拿。”
苏丽珍闻言忙将手里一份糕点和水果递给他,“学长,这是我爸妈知道我来,特地给你们准备的一点小零食,你拿去跟同学吃着玩吧。”
石磊很不好意思,推让半天,才被苏丽珍强塞下。
赵教授正在办公室里伏案忙碌,听说苏丽珍来了还挺高兴,见面第一句就兴致勃勃地打趣她:“看看,我们会用罗马数字防伪的聪明小同志来了。”
看出赵老私底下是个很活泼的性子,苏丽珍也难得笑嘻嘻凑趣两句,把人逗得哈哈大笑。
玩笑过后言归正传,拿到自家锅底和老卤的化验报告,亲自确认两份报告结果都没什么问题后,苏丽珍心底还是悄悄松了口气。
虽说她对自家的东西有信心,但凡事都有“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遇事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是一种生活智慧,可不代表她真愿意心平气和地接受一个糟糕的结果。
现在有了这份化验报告,无疑是对自家食品的一个信誉背书,起码别人轻易没法拿安全和品质说事了。
也许是受报纸上“朱记”事件的影响,赵教授把报告交给她的时候,还语重心长地叮嘱道:“改开是机遇也是考验,追求利益并不可耻,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因为现有的制度法规不完善就去钻空子。以诚为本,不忘初心,才是长远之道。”
苏丽珍郑重地点了点头,接受了老教授的提点。
怕耽误教授工作,苏丽珍没有多待。临出来时,赵老还问她对农学感不感兴趣,可以考虑来考他们学校,还一再告诉她,他们学校的食堂是全凤城最好吃的食堂,来了不后悔。
苏丽珍笑得不行,可还是非常委婉地表示自己的目标是首都的学校,老教授听完倒也不失望,还夸苏丽珍有理想、有目标,鼓励她继续努力,争取考上首都大学,将来能更好地建设祖国。
从农大出来,苏丽珍又去了凤城最大的五金建材商店,配了两副玻璃相框,将两份报告装好才回家。
回到店里,苏家人和员工们看见两份由农大签署的合格报告,别提多高兴了。
苏卫华更是张罗着要搞个仪式,待会儿先去买两挂鞭炮,等明天一早放了,把场面弄得热热闹闹的,然后再把两份报告挂在正对大门的墙上,让进来的顾客第一眼就能看见。
大家自然没意见,王树还自告奋勇要去跑腿买炮仗。
众人说笑间,苏丽珍看了眼店里零星的两桌食客,眼神微黯。
自打开店以来,在周末的饭点这么冷清悠闲还是头一回。
这一个星期,店里的生意大打折扣,每天客流量腰斩了将近三分之二,熟食柜台更是一天也卖不上几斤。
虽然父母和小麦姐极力掩饰,但是她还是一眼看出他们眼中隐藏的忧虑。
店里员工稳重如齐志飞和王树还好些,曹金凤和夏春花整日神情惴惴,似乎很怕店里效益不好,会将她们裁掉。
事实上,在私人饭馆、小吃摊占比全市个体户80%的今天,受“朱记”牵连的远不止她家,几乎所有相关从业者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比如之前他们摆过摊的客运站门口,那里原本在他们走后又添了两家小吃摊,一份卖包子,一份卖烙饼,平时生意都很红火。
可方才坐车经过时,她特地观察了一下,今天两个小吃摊上几乎没什么人,反而是十米开外的那家国营饭店,排队的人都已经排出了店门外。
现在的人对于个人贩卖的吃食,第一反应就是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