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山依旧走在前头。
一场未入秋的北风,将街头刮得一片肃杀。
这天王志山和三人再次遭遇到一户不缴税的水果摊贩。
摊贩面前,王志山做足了宣讲,摊贩不为所动。王志山一声令下,自己殿后,让三人上前,动了手。
一场没收水果的行动下来,惊动了董留成和张兴福。
二人闻讯赶来。
没有车,齐齐上阵,扣押行动靠着人抱肩扛,将水果扣进税务分局。
进了分局,水果堆了一地。
人人更是气喘如牛。
痛定思痛,车子成了董留成与王志山要解决的一大麻烦。两人商量,再碰类似事情如何是好?
商量来商量去,分局的桑塔纳指望不上;用车问题,还得由王志山自行解决。
一连几天,王志山四处物色城里有车的人家。
他找上了之前请过几次的赵金洪。
赵金洪人在电影院前经营了一家冷饮店。借着替媳妇看店间隙,他开着他的微型车,不时外出载客,以贴补家用。王志山看过他的微型车,刚好客货两用。除了驾驶员,车子能坐四人,后方的铁制货厢,足备押扣货物的不时之需。
为此,王志山找到赵金洪,提出了想长期租车的打算。
赵金洪直言自己是下岗职工。下岗后,他买断工龄的资金,买了微型车做客运。可媳妇的冷饮店扛重拿轻,需要他打下手,他只能偶尔出车。
如此条件,正合王志山心意。
赵金洪不看重王志山开得少得可怜的钱,而是看中了他的人脉。二话不说,他做了王志山生意。
几次磨合,赵金洪坦言与王志山等人在一起,合得来。
双方约定按次付费,赵金洪爽快答应。
事后,双方订下君子口头协定。遇王志山不时之需,赵金洪放下手头生意,为王志山出车跑腿。而连人带车的费用,由王志山按次支付赵金洪。
董留成知道王志山私车公用,损自己利公家,心有不忍,却无计可施,只有由了他。
如此一来,王志山带领的助征员,一举有了赵金洪的微型车加入。
一帮人自此用上了车。
另一头,半山的陈立文为完成零散绩效,履发抗税案件。几次处理,汪杨兴心有余悸。借着这年秋季,半山乡改成半山镇,汪杨兴升级半山税务所为税务分局,一咬牙,不惜为新成立的半山分局配了辆载人面包车,还配了一名专职司机。
有了面包车,陈立文再不用骑他的三轮摩托车外出。他不时以代理分局长身份,坐上他的面包车,来了江北。
江北有他要好的老同学董留成,还有曾经的校友王志山。
双方联手,去清理下海湖边杂乱的农家乐税收。
没有迟疑,更没有犹豫,董留成与王志山出发了。
张兴福反对几人的交往过密。奈何董留成一不动用分局公车,二不占用工作时间,去帮陈立文,全是周末或者下班时间,只好听之任之。
突击清理半山农家乐税收后,遇到陈立文在半山突发抗税事件,汪杨兴这头顾不过来,王志山与董留成会叫上赵金洪,驱车带人弛援陈立文。
陈立文感激江北。几场联手下来,双方再亲密不过,结成友好分局。
除了半山,江北与城关素不往来。
这一天,何满康突然打来电话,与张兴福说起了几家个体户的事情。
不等何满康说完,张兴福笑他,怎么几家个体户的事情,也劳你操心?你不会让你的个体组长过来,跟我们王志山对接?工作又不是你一个分局长的事,你还想跟手下抢工作哪?
这下何满康不吭声了。
事后,一位身着风衣的男子,来了江北。
他自报家门,姓李,是城关分局个体组长。之所以来找你张兴福局长,是我们有几家县城、江北两头跑摊点的个体户,税收两边管,可两边都管不过来。我这次来,是按县局纪中云的意见,来把江北□□的个体户,移交江北。
李组长话未说完,张兴福打断了他。
他叫来王志山,指着他,说你有什么,找他。他是我们的个体组长。你们二人来。我就不参与了,一点个体户移交资料,又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事!
王志山在李组长面前坐下,听他说事。李组长一会儿说本地话,一会儿说外地话的,文文绉绉,惊得他半天合不拢嘴。等到李组长递来名单,他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是来移交管户的!
送走李组长,人人对李组长很是好奇:他哪里人,为什么说着南腔北调的话?
张兴福对着李组长,讲了段子。从他的段子中,众人听明白了,原来李组长真名陈明,不是别人,正是陈明英的大哥。他侦察兵出身,退役后来了税务局,在县城分局当税收专管员,管的是个体。如今以个体组长身份前来,和初来税务局时的一口普通话相比,一急,普通话又带上了本地话,说话南腔北调。
来而不往非礼也。清理过李组长移来的管户,王志山去了县城,将该移给城关分局的管户,移交城关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