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乡镇税所 > 第203章 国税住宅

第203章 国税住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步过后,坐拥豪华地段的,是带给窝居乡镇干部们不一样的福音。

造福于民的延伸,不止眼前。

多年以后,它势必成为永不沉没的不动产,借着稀缺的土地,摇身一变,成为聚宝盆、摇钱树,子儿孙、孙儿子,世代享用房租红利。那样的红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干部后代们受其荫佑。

只要跨越过眼前,地税干部们将一举受益。

柴房变商铺,是造福千古万代的好事一桩!真到那时,它远不止将“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心愿,照进现实!

多年夙愿,业文强不轻言放弃。

相比而言,他无法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候,有条件、有能力去和洪跃进展开竞争,建成一栋足以一鸣惊人的办公楼,继而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一切难以改变。

业文强感觉自己是真男人。是男人,就不能做“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的小毛孩,一切得靠自己。他得整合现有土地,先走一步,盖下县城乡镇干部宿舍楼,哪怕条件不允许,一缩再缩,锐减为三亩,他也决不放弃。

唯有落实,才能梦想成真。

对于另外的临街用地,他想好了,倒不如缓一缓,等等看看洪跃进能否将自己的临街面成功打通?一旦有先例,踩着别人的路往前,车到桥头路自直。

洪跃成的想法超前,更为大胆。这是一个全新的想法:既是办公楼未未来与农贸市场间相联,何不说动各方、统一思想,将办公楼围墙的图纸设计作个修改,退让几米出来,开辟一条沿街的道路来?如此一来,原先计划只能堆放柴禾的柴房,不就改头换面,成了商铺?

对比地税局,业文强没有坐以论道。

他向班子成员们提出了尽快建设乡镇干部宿舍楼的想法。

不同的群体,有着不一样文化,继而成了不一样的想法。想法来源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气候,一朝成形,成为固有。上升到行为处世,即是文化。

与地税不同。国税局业文强一提议,人人众口一词,几乎没有任何反对声音。

众口一词之下,业文强顺利着手建盖基层干部住宿楼。

施工的第一步,还是图纸。

图纸冒着油墨的清香热气,新鲜出炉。

拿到图纸,业文强上了地区国税局。

地区国税局在历经国、地税机构分设,关了一扇门,没有关上另一扇窗。

这扇窗,是他多年的老领导。

老领导让他顺利拿到了建房资金。

资金到手,接下来,是物色一位干部,去监督施工,上马工程。

基层干部人手紧,已经到了一个钉子一个眼的地步。要从中挖出一个既懂施工,又懂工程监理的人来,难上加难。

业文强与汪杨兴一商量,物色上了快退休的老杨。

老杨和众多面临退休的老干部们一样,留在国税系统,准备安享晚年。他在过建设部门、管过建筑施工。看到两位领导,一张口是要请自己去做监工,他坐不住了。

他激动地起了身,说难得两位有心,要为职工干部建房,我个人一百个乐意。

看到老杨不提任何条件,爽口答应,业文强与汪杨兴再次提醒:

“丑话说前头。你先忙着答应。将来这栋楼是为乡镇基层准备的。你老杨人在县局多年,职务高,下一步会另安排一套规格更高的办公楼附属房。只是我们资金不到位,先按先基层、后机关的顺序来。请你监工的这栋楼,没有你的。你的要等下一步。要是你不愿意,我们另外找人。你现在提出来不干,还来得及。”

老杨没有退却。他再次表态,二位别说这些。我图的不是我有一份。既是优先考虑基层乡镇,我更高兴。基层同志比我苦。有些跟我差不多岁数的老同志,要是现在不给他们盖房子,他们就得一辈子呆在乡镇。没有这次机会,就算是干了一辈子,也住不到县城来。我不同。你们已经把我们几个老头的准备好了,知恩图报,我该尽力才是。哪怕将来这栋楼有没有我的份,我也干。你们提出返聘,我不要,不想拿双份工资。给我一份就行。我是再过几个月就退休的人了,即便不给我返聘金,我也会把好质量关、监好工。

老杨的话,打动了两人。多好的干部啊!

乡镇的干部宿舍楼,很快进入了三通一平的工程准备。

工地交给老杨,业文强少了上工地的次数。

他要做的,是盯绩效。

绩效是头等大事。江北一段时间以来,动静不小。

为此,他被李良书记叫了去,语重心长,说现在正是各行各业的艰难时期。你们的行动,形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只是对于这些事情,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区别对待。对不肯多缴税的不法企业,你们该打击的打击,我没意见;对于一些有后劲、将来又能保就业的企业,你们还是悠着点来。

书记面前,业文强这一次没有沉默。

他据理力争。

业文强搬出他的“穷庙富和尚、无税无国家”理论,讲了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越穷越不纳税、越不纳税越穷的说法。

书记不言语了。

于业强而言,开弓没有回头箭。

于业强而言,开弓没有回头箭。在绩效试点面前,他不会让各乡镇就此停手。

可书记的招呼,他不能不听。

为此,他紧盯上了江北的下一步动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