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乡镇税所 > 第204章 东山铁厂

第204章 东山铁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江北要查的第二家企业,是东山钢铁厂。

东山钢铁厂此前被张兴福派王志山查处过一次。国、地税分家,陈富华看到分局上下无暇顾及,一度沉寂后,再次蠢蠢欲动。

坊间龙泉黄磷厂被查、最终一锅端的消息,铺天盖,炒得沸沸扬扬,却没有让他有所收手。

很快,董留成带上李正,上了钢铁厂。

陈富华一听二次被查,不仅没有收敛,相反,脾气越发暴戾乖张。双方一语不和,陈富华恼羞成怒,出言叫嚣:

“你们这些人,一天到晚盯着我不放,倒底安的什么心?是不是不整死我这个厂,你们不甘心?告诉你们,老子不怕。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我也不怕!”

说着这话,陈富华唾沫星子乱飞,手脚挥舞。

董留成吃了闭门羹。

事情升级,上报汪杨兴。

汪杨兴面无表情。可事关陈富华,他心下不安。他冷冷地道:

“你们这是给我出难题。可有想好了,一定要查它?要是查不出问题来,我们可好向上面交待?陈富华是我们县委、政府招商引进来的企业,光就这一点,大家都得慎重。弄不好,怕是引火烧身。要是查不出问题来,我咋个向县委、政府交待?再说了,你们江北是不是除了眼盯这家企业,就没有事情可做?想好了。要是一定要拿他们开刀,你们查;要是查不出问题来,我拿你们是问!”

和董留成一同来找汪杨兴汇报案情的,还有丁家明。

丁家明对陈富华当年的偷税案耿耿于怀,在他心头挥之不去。

关注之下,关于陈富华的钢铁厂与税务局的汪杨兴之间的关系,他有所耳闻。传闻中,陈富华大事小情,只找一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汪杨兴。传闻面前,丁家明多了想法。听到汪杨兴话里有话,他感觉,汪杨兴分明在施压。想到此,丁家明坐不住了,当即道:

“我看,该查的还得查。税务局查企业的账,天经地义。就像是农民下田地、工人进车间,领导管人事,职责所在,该怎么办还得怎么办。作为县局领导不支持下面工作,那要基层干什么!”

此语一出,汪杨兴不好反对。

丁家明顺势提出,他要借此机会,会一会陈富华。

他随董留成来了江北。

多了丁家明,董留成二次进了钢铁厂。

面前多了一身检察制服的丁家明,陈富华顿时蔫了。

钢铁厂多年的会计账簿资料,顺利全部打包,调入国税分局。

账本一查多日,留下诸多疑点。

为慎重起见,董留成将账簿资料,郑重交给李正,由他全权保管。

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这天,分局来了一拨外地人。外地人说着外地话,自称是省检察院的。他们此番前来,事前去了钢铁厂,要提取部分会计账簿资料;可资料全被你们调到这里,我们只有前来,调取其中的几份资料公干。

眼前几人的话不容置疑。李正笃定认定,来人是检察院的无疑。

没有迟疑,李正热情有加,接待了来人。他招呼几人,打开资料室,抱出资料,让几人翻了个遍。

来人一边翻资料,一边不忘对着李正大加赞赏。其中一位自称专案组长的,更是不住表扬李正,说小伙子不错,识大体、明事理,是可塑之材,将来前途无量。

一番话,夸得李正欢喜万分。想着自打到了分局,不是遭受同事白眼,就是不时挨领导批评,此时被一伙人看好,心里乐开了花。他的嘴巴咧到了下巴,一次次为自己点赞。

对方一阵低头耳语,交换过眼神,提出来要复印几份“关键资料”。

李正欣然带路,带上凭证、账页,领几人赶去小镇的复印店,复印下一沓资料账页后,欢送他们扬长而去。

一切为董留成、王志山所不知。

直到两人从外头回来,李正喜滋滋地上前,说了事情,两人面色大变。

一种不祥之兆,像潮水般涌上心头。董留成、王志山警惕的目光,在李正欢喜的喜滋滋的脸上,成了巨大危机。他们知道,多日的努力,恐怕难存一线生机。

两人迅速跑进存放会计账册的箱柜,打开来,在每个留下标签的地方,全被人动了手脚。

被动手脚的资料,是两人即将下一步按图索骥、出外取证的诸多供料供应商信息。可如今,被不明身份之人,复印得一份不剩。

行动资料泄露,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对方明显有备而来,会让下一步的取证,成为一个双一个难以未知的坑,让下一步行动,变得艰难,甚至扑空!

两人一时心急气短。

可年轻的李正不明究里。他依旧沾沾自喜,等着董留成一声赞许。以他的认知,浑然不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意味着什么?

董留成的脸色,一点点变得灰暗。李正却浑然不知,喋喋不休,说是你们不在,我替你们招呼了人家省检察院的一下午……

董留成气不打一处来。他打断了他,问:

“来人是检察院的?那,你看过他们介绍信、检察证没有?”

李正愣了:

“什么、什么检察院的来还要介绍信、检察证?”

董留成举高了手中的一本会计凭证,大声道:

“你学的什么狗屁法法律!你知不知道,我们调取人家的这些会计资料时,是发了文书,下发正式调取手续的?在学校,老师没有教你,凡是要查看档案资料,需要证明?”

李正愣住了。他头脑空空,自知说不过董留成,却仍然为自己辩解:

“你说些什么!人家检察院的,我税务局的,本身不是一个级别,我哪敢去看人家检察院的介绍信、证明,你当我是谁啊?”

小伙子有点二百五。董留成一时胸闷气短,手捂胸口,不住地直喘大气。

他吓得王志山不轻。王志山上前,挥手让李正走开,扶董留成坐下,倒了杯水,递给董留成。看着他稍稍缓过气来,王志山小心问:

“老流,事情都这样了,急了也没有用,正视现实吧。你考虑考虑,接下来,我们怎么办?是不是还要继续外出?”

董留成缓了半天,思前想后,不想之前的努力白费,不甘心,还是执意外出,碰碰运气。

以他所想,万一来人并非假冒的检察官,而既定行动方案里,已经约好丁家明一同外出,丁家明在等着,好不容易有此机会,说放弃就放弃,怎么心甘?

想着查证的供应商一查多日,好不容易打开了突破口,董留成心有不甘。只是大概率事件,来人定是假冒的检察官无疑。外出取证能否拿到证据,变得艰难。

丁家明如期前来。

董留成留王志山守分局,自己带上口口声声说自己冤枉的李正,出发了。

取证队伍一行四人。

车子由杨辉驾驶,坐上丁家明、董留成、李正三人,驶出了江北小镇,朝江海县城,向贵州、云南交界的滇东北进发。

四人马不停蹄,赶到滇东北地界,已是深夜。

外出首站曲靖地区富源县。

车子驶进富源县税务局,院里站了一人,正在左顾右盼。

双方握手,董留成向同行队友,介绍等候几人前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中专同学侯健。侯健收到董留成打来电话,专程守在局里,等来四人。

时间紧急,双方来不及过多寒暄,去了侯健预定的宾馆。

杨辉开了一天的车,困得睁不开眼。为保证他休息,董留成不敢大意,让他住了个单间,早早睡下。

剩下几人,顾不上休息,连夜商讨第二天如何行动?

董留成与丁家明掏出了一份名单,全是供货东山铁厂的几家焦炭公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