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官员及其家眷有条不紊地通过了检查站。轮到明珠他们一家检查完,她和二哥只有一臂的距离,刚想开口问问二哥的身体状况,却被娘揪住了衣角。明珠侧头看向娘,见娘皱眉抿嘴,她懂了这是让她闭嘴的意思。
明景朗看到了明珠和娘的小动作,他向明珠颔首后,立刻将注意力转回到手中的名册和接下来要入宫的人们身上。
入宫后,男女兵分两路,明家卫他们要在太和殿恭候皇帝驾临。明珠跟着人流前往坤宁宫。
明珠自小便出入皇宫,宫内的布局和景致对她来说没什么吸引力。但人流中不少小姐是第一次进宫,无论是皇宫的大气磅礴还是细致入微的雕刻,都令她们目不暇接。
明珠听到身后传来的感叹声,忍不住回头望去,只见一位穿着浅粉色宫服的女子,柳眉细眼,语气兴奋地和旁边年长的女子说:“娘,我也是进过宫的人了!”
她的娘亲不做声,转头瞪了她一眼,粉色宫服的女子撅了下嘴。明珠默默回头跟在母亲背后前行。
进了坤宁宫,众人拜见皇后娘娘。坤宁宫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众人依次上前行礼,齐声跪拜道:“臣妾参见皇后娘娘,愿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皇后端坐在凤椅上,微微点头,温声道:“都平身吧。”
众人起身后,有宫女引导,分列两旁坐下。左右侧的第一桌是纯妃、德妃、容妃及娴妃。明老夫人端坐在皇后娘娘左侧的第二桌,明夫人陪侍婆母,对面的是金中堂的夫人及其千金。金夫人的位置本应该是秦夫人的,然而皇后和明夫人的母亲秦夫人陪秦中堂告老还乡,这次皇帝祝寿,秦中堂以身体经不起舟车劳顿而婉拒,特送祝寿图以示龙恩浩荡。
皇后起得比她们还早,天刚冒一点光亮时,皇上携皇后太子,公主妃嫔们去太庙祭祀。
回来后,她要坐镇坤宁宫宴请众爱卿的家眷。众夫人及其爱女依次上前,认人献礼,皇后含笑赏赐。明珠跟着祖母和母亲上前拜见,皇后嘴角的笑意盈出五官,“今日是个好日子,要不然本宫必要给大家说道说道明珠多久没来宫中看望她的姨母了。”
娴妃性子喜热闹,她打趣道:“娘娘说笑了,明夫人必是给明小姐安排了满满当当的课业,使她无法脱身而出。”
明夫人作辑解释道:“娘娘还不知我家明珠,向来顽皮,幼时顽皮还显可爱,如今已是大姑娘,学不好规矩,妾身岂敢让她入宫惹娘娘生气。”
皇后闻言,心中一沉,妹妹真是不识抬举。这把年纪还不懂得皇命难违吗?若是能选择,她当年也不愿入宫,像妹妹一样做一个臣妇,当然轻松多了。明珠进宫是板上钉钉之事,现在说这些徒劳无功,不过是惹人笑话。
明老夫人开口道:“是老身的过错。明珠规矩没学好,老身命她在家好生学习。”
皇后怒不形于色,她笑道:“明夫人和妹妹太看重规矩了,我倒觉得明珠自小到大都很适合宫中的生活。”
此言一出,宫中静得只剩呼吸声。
明珠对着皇后再次行礼,“皇后娘娘疼我,对我多是包容,明珠感激不尽。祖母和娘是希望我不愧为明家女,明珠自是会努力,不过一时半会儿还达不到祖母的预期,所以最近未能入宫拜见娘娘。祝娘娘万福金安。”
*
宴会开始,丝竹声起,舞女们翩翩起舞,宫中的气氛渐渐热闹起来,大家不复刚入宫时的拘谨。
明珠没和娘坐在一起,大部分和明珠同样待字闺中的女子都是和母亲共坐一桌,主要是大部分女子都是头次进宫,怕出了岔子。坤宁宫食位的格局是依照她们夫君在前殿吃席的位置排布的。
二人一桌,明老夫人和明夫人坐在左首位,明珠坐在左三位,和娴妃所生的三公主坐在一处。
能够携家眷入宫的官员并不多,桌子三三两两位列左右,并不显得拥挤。左侧后排第二桌的母女借着酒杯低声道:“娘,明家小姐好勇猛,武将之女很威武啊。”
“闭嘴,在这儿闭好嘴,酒也要少吃,免得一会儿想出恭。”
就在这杯觥交错间,忽然听到太监高声禀报:“太子殿下驾到!”
舞女整齐有速地让出中间的位置,靠在两侧行礼,乐手们停了奏乐,同样行跪拜礼。辛霖文缓步走入,目光直视前方的凤椅上,他走到皇后面前行拱手礼,“母后,父皇邀各位夫人和小姐一个时辰后去乾清宫共赏烟花。”
宫内刚才的喧嚣消失得一干二净。有些夫人听夫君提了今晚会燃放焰火,她们以为自己要在坤宁宫观赏,没想到皇上特意让太子前来传令,邀大家共赏烟花。
各位夫人和小姐们起身刚给太子行完礼,还没坐下,正好再谢皇上隆恩。只听太子继续说:“父皇说,请各位夫人和小姐不必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