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处,弘宜心急如焚。
要知道,大清入关至今已接近百年,大部分汉人依然搞不懂汉军旗和汉人的区别,认为汉军旗的旗人也是汉人,却在满汉问题上态度坚决:汉人是汉人,满人是满人,汉人和满人既不同族也不同类。
[如果年羹尧打出汉人的旗帜……爱新觉罗家可就……不行!朕必须尽快行动!不能让年家的权力继续膨胀下去!]
……
……
【你刚才是真准备和弘宜撕破脸还是故意打压他、威胁他、试探他的态度?】
[你说呢?]
回宫的路上,武曌姿态悠然,脸上完全找不到方才在养心殿的愤怒。
[作为儿子,他越来越不听话了。]
【所以你——】
[继承人已经出生,留着这个不忠不孝的东西也没太大的意义。可惜他现在还年轻,身体也健康,两年前成功出痘,不能用寻常手段仓促送他上路……]
【这个世界上,只要你下定决心让他上路,自然会找到无数个让人快速上路的办法。】
凤龙兴致盎然地蛊惑武曌。
【或者,你心里依旧存着母子情,不忍对他下毒手?】
[你说对了。]
武曌罕见地叹了口气。
[虽然他是个不忠不孝的东西,但他也确实是这具躯体孕育并生下的骨肉,心中对他难免产生一些感情……但如果他坚持与我为敌,我也绝不会受感情牵制,对他百般宽容!]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说这话时,凤龙眼神略显微妙,即便是武曌也无从猜测ta口中的“放心”指的是自己“对弘宜依旧有感情”还是“绝不会被感情牵制”。
或许两者兼有。
……
看完尹无归从广州送来的令人心旷神怡的喜报,武曌露出笑容:“如此下去,不出十年,大清就可以组建天下最强的船队打击海盗!让所有往来大清的商船都能平安顺利,高枕无忧。”
“皇太后英明。”
“皇太后聪慧无双,简直是上古圣人转世。”
“如果世上能再多几个皇太后这么聪明的人,大清必定能成为古往今来最强大的国家!”
“……”
张廷玉为首的汉臣们围着武曌疯狂恭维。
武曌笑了笑,将信件放在一旁,道:“皇上大婚所需的物品,准备得怎么样?”
“回皇太后的话,礼部早已准备完善,只等钦天监选定的吉日吉时。”
“嗯。”
武曌点点头,又问:“工部恩科的事情,现在进行到哪一步?”
“回太后,第一批通过乡试取得入京参加工部恩科资格的士子们将在三月后陆续抵达京城,参加工部举行的会试。”
“题目准备好了?”
“都已经准备妥当,全是和西洋机械技术有关的考题。”
“嗯。”
武曌点点头:“此次是大清第一次举行工部恩科,必须谨慎对待,不可节外生枝,更不能发生纰漏。”
“嗻……”
……
朝政的事情讨论完毕,武曌让他们退下,张廷玉此时突然神色闪烁,欲言又止。
武曌见他有话要说,便招呼他留下,并屏退左右。
“这里现在没有旁人,想说什么,但说无妨。”
“臣——”
张廷玉抬头,深吸一口气:“臣有诤言要上谏皇太后。”
“诤言?”
“臣以为,皇上需要更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担起大清重任,臣斗胆请皇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庇护大清江山。”
“你这话……”
武曌用护甲轻敲扶手:“你可知道你这番话传到皇上耳边会引起多大的风波?”
“臣知道,皇上若听闻此言,必定龙颜大怒,斥责微臣不知好歹。但微臣对大清江山一片赤诚真心,纵然因此得罪皇上惹来杀身之祸,臣也要恳请皇太后为大清江山继续垂帘听政!”
“为大清江山继续垂帘听政……可本宫是女人,若非皇上年幼担不起江山,依着祖宗规矩,本宫是不能干涉政事的……”
“但事到如今皇上确实需要皇太后的指导庇护……只有皇太后的教诲才能让大清江山稳妥安全,不至于因为皇上的年幼莽撞发生意外……”
张廷玉低下头,哀求道:“微臣在此长跪不起,恳请太后答应微臣的请求!垂帘训政,庇佑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