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期刚结束,四公主的和亲对象和他们的具体成婚日期就定下。
科尔沁草原对此毫无意见。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蒙古诸部落早已比不得大清刚入关时,清廷却还遵循满蒙盟约继续把皇室嫡亲公主嫁过来,可谓是给足颜面。
妞妞这边——
短暂的不满意后,她接受了这个安排。
她知道生为公主的自己暂时没有实力和弘宜争权夺势,只能屈从安排远嫁蒙古。
[趁着现在还能得意,赶紧得意地笑吧!因为朕很快就会统合蒙古草原,以蒙古女王的身份和你一较长短!朕前世是十全老人,这一世也将是蒙古的实权女王!]
怀着深重的恨意和权欲,妞妞与奉命来京城完婚的蒙古王公隆重举行婚礼,带着几百辆马车运送的皇家嫁妆,浩浩荡荡地离开京城,前往科尔沁草原开启重生人生的新阶段。
弘宜则在送走妞妞后立刻大张旗鼓地准备帝后大婚所需物品。
“富察氏是要从乾清门抬进宫的大清皇后,礼节上不能有半点马虎。”
“嗻——”
太监领命,小心退下,却在养心殿外遇上圣母皇太后:“奴才给圣母皇太后请安,太后老佛爷吉祥。”
“皇上在养心殿内?”
“回太后的话,正是如此。”
“你下去吧。”
“嗻——”
太监战战兢兢退下,擦了擦额头冷汗——身为皇帝的跟班,他早看出皇上和圣母皇太后虽是亲母子,彼此的感情却存在隔膜。
……
武曌走进养心殿,笑容和蔼可亲:“弘宜近来可有去那拉氏处?”
“她前些日子为朕生下大阿哥,身体亏虚,需要休养……”
“所以你从不去看她?”
“皇额涅……”
自知理亏的弘宜低下头:“儿子有国家大事需要忙碌,没那么多时间关心后宫。”
“可她为你生下了皇长子。”
武曌语重心长地说道:“于公于私,你都应该去她那边看看她,和她说几句贴心的话。”
“皇额涅,儿子……”
“你对她有不满?”
“……是。”
弘宜闷闷地说道:“她在儿子为母后皇太后守孝的孝期内怀孕,害儿子被天下读书人背后议论嘲笑,若不是看在她怀的是朕的头胎孩子,朕甚至不会让她生下这个孩子!更不可能给她一再晋升位份!”
“你这是什么混账话!怀孕难道还是她一个人的事情!”
武曌愤怒,险些掌掴不孝子。
弘宜也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连连道歉:“皇额涅,儿子……儿子方才一时失言,儿子绝无怪那拉氏的意思……儿子是……儿子近来被朝堂的事情闹得心烦意乱,难免就……还请皇额涅不要记在心上……”
“你是我的儿子,我当然不会把你的有口无心记在心上,但你身为皇帝,若是对旁人也像对本宫这般心直口快、想到什么说什么,那将是大清的灾难!”
武曌意味深长地警告弘宜,随即走到御案前,拿起一叠奏章:“怎么还没有发下去?”
“皇额涅,您何出此言?”
弘宜眼角泛起不悦。
“奏章既然已经批复,就该尽快发给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这么简单的道理,皇帝难道不懂?”
“可是……”
弘宜深吸一口气,义正辞严地说道:“奏章上确实已经有批复,但全部是皇额涅的批复!朕还没有批复!朕是皇帝,没有朕的批复的奏章也可以发出去?”
“怎么不可以?”
武曌平静地看着弘宜,笑容不怒而威。
“朕是天子!”
“你还没有亲政。”
“但是朕很快就能大婚亲政!只有写了朕的朱批的奏章才可以——”
“这些话,等你亲政以后再说!”
武曌不客气地打断弘宜,转身离去。
弘宜不甘不愿地恭送圣母皇太后,不等皇太后离开,便挥手打碎一枚玉如意:“这种货色也敢送进宫给朕用!你们心里真当朕还是大清的天子吗!”
“皇上息怒!”
宫女太监们被吓坏,乌拉拉地跪了一地。
弘宜闻言,怒气更甚,呵斥道:“你们给朕说实话!爱新觉罗家的江山会不会有朝一日改姓年!”
宫人们哪敢回答这等掉脑袋的问题,闻言,噤若寒蝉,瑟瑟发抖。
见宫人们吓成这样,弘宜气得握紧拳头。
[皇额涅是朕的亲额涅,应该不至于夺了朕的江山,但是皇额涅背后的年家……尤其是那年羹尧,如今权倾朝野,西北的将领又大多是他的部将,倘若他生出了其他心思……毕竟,汉军旗说是旗人,骨子里也还是汉人,和我们满人不是一路子……单看朝堂那些汉臣便是个个攀附年家,称年家为汉臣之首,民间也有不少人觉得汉军旗出身的年家是汉人,不是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