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元年(194年)。
孙坚之子孙策以其舅父丹杨太守吴景名义,募得数百人。又至寿春找袁术讨要其父孙坚旧部,袁术还给孙策千余人。当时汉朝廷太傅马日磾持节安抚关东,在寿春以礼征召孙策,并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怀义校尉。不久,袁术使孙策攻庐江。
......
朝旭猫着腰躲在书房的角落里偷看话本时,突然听见屋外传来孩童的哭喊声,她立刻将话本藏到书柜最下方,走出屋外查看情况,原来是陆绩思念父亲,却无法寄出书信,在院内嚎啕大哭。
“你们干嘛不让我寄信!阿议,你说说他们啊!”
朝旭这才发现,陆议也在现场,那11岁的男孩子虽然有小大人的一面,但终归也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在陆绩的哭闹声中,居然也显得手足无措起来。
“阿绩,祖父在保卫庐江,现在整个城都在对抗袁术,袁术派来的那个孙将军又十分强大,现在不应当任性妄为。”
“可是、可是——”陆绩听懂了道理,可他毕竟只是个五六岁的孩子,这个年纪的孩子思念父亲非常正常,不能要求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少年老成。
......其实也不应该要求十岁左右的孩子成熟稳重。
“看,那是谁?”陆议发现了站在书房门口的朝旭,如同看到救兵一般,“是姐姐,我们去找姐姐玩,好不好?”
“不是姐姐,是侄女......”
那孩子哭哭啼啼地牵着陆议的手走向朝旭,然后又用另一只手握住朝旭的手,满眼泪花地仰起头:“姐姐,我们玩什么?”
前一秒还在固执地说“侄女”,到了近前就变成了“姐姐”,在朝旭眼里,倒也是他可爱的地方。
于是朝旭提了几个常和哥哥们玩的游戏,却都被他一一驳回,最后她也只能求助似的看向陆议,陆议也只能以同样无奈的眼神回答她。
“这样吧,我们去找星泽,他年龄最大,他肯定知道!”
“真的吗?不许骗叔叔。”这时候又变成“叔叔”了。
“嗯。”他最好知道。
而星泽,被他们找到时,正站在陆瑁身边,陆瑁手里捧着本书,似乎在等着什么。星泽眉头紧缩,手中的信纸也皱成一团,朝旭立刻明白这不是玩耍的时候。
“怎么了?”她问道。
“你记得我们有个参军的二叔吗?”
“记得。”
“他从孙策的军队里逃走了,我们父亲还有三叔,作为他的亲人即将按照律法被严刑拷打。”星泽说,“那个混蛋,不知道怎么打听到了我们在这里,还写了信和我们道歉,想得到我们的原谅。从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孙伯符,就是孙策。
朝旭上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陆议收到的信里。她无意偷看,只是陆议难得在夫子的课堂上愁眉苦脸,出于好奇便偷偷询问,这才知道庐江正在发生的事情。
袁术与陆议的从祖父陆康不和,派兵攻打庐江,领队的将军正是那个名为孙策的少年(1)。
“按照汉朝律法,”陆议道,“逃兵及其妻子、孩子均会遭到严刑拷打,但不应该牵扯到兄弟及其亲属(2)。但孙策行动作风果断狂放,听闻曾经有士兵犯错后逃进袁术军营,依然被他追杀(3)。而他的行军作风更是雷厉风行,攻城手段也极为强硬,他想要下手的人,几乎没有一个可以逃掉。”
“可按照律法,我们父亲不应该被牵连啊!”
“你看这封信。”陆议判断道,“如果我猜的没错,你们的二叔应该也把信寄给了你们的父亲,如果出于兄弟仁慈,没有及时上报,那就属于包庇和窝藏罪犯,你们二叔看起来是在道歉,其实是在拖累你们。”
“我立刻就去报官。”
“星泽等我一下!我还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