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森问道:“将军,那明日还去收割水稻吗?”
梅山庭掂量之后回答:“去,不去的话城中的守军怕是连粥也喝不上了,只能饿死。正好将计就计,岑参,你知道应该怎么做的,吩咐下去。”
“属下明白。”
岑森得了梅山庭的军令,就出去办事了,可元弋还跪在梅山庭面前不肯起身。
梅山庭:“你还跪着干嘛?你通知了我这么重要的消息,本将军只会感谢你。”
元弋抬起头看了一眼梅山庭的脸色,愈发紧张,又将头埋了下去:“将军,今晚的事情还请将军不要泄露出去,否则你再也看不到我在这开口说话了……”
他今天能来告诉梅山庭这些,也是下了相当大的决心,原本他怎么也不肯背叛孙洵,可是他的故乡在东离,也实在不忍心看见东离落败。若是孙洵知道他最信任的人出卖了他,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梅山庭觉得元弋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所以也没多想就答应了他。
……
次日,梅山庭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带兵去稻田收割水稻,反而等到正午过后,太阳稍弱方才启程。
郁林城算是东离最靠近北边的城市,这里有着最适合种植水稻的黑土地。稀疏的篱笆围绕着矮小的房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眼前是一片金黄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粒粒饱满,风送稻香。
……
夜幕时分,几个穿着粗布麻衣伪装成百姓模样的士兵带着梅山庭的亲信岑森进入军营见孙洵,对孙洵说梅山庭已经被他们在稻田里设伏杀害。
孙洵吩咐那几个士兵暂时回避,并奖赏了他们,就开始单独询问岑参:“你们将军的兵符可是在你身上?”,随后又叫人仔仔细细搜他的身,结果真的在他身上搜到了梅山庭的兵符。
岑森翻了个白眼,咬牙道:“无耻之徒!你身为东离的将领,为何要行此叛国的不义之事?
孙洵:“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没有办法体会我的处境的。”
刘启得知孙洵杀死了梅山庭还夺了他的兵符,便吩咐孙洵用兵符将留守城外的五万东离士兵调到山林里去,想一把火将他们全部烧死。
第二日,东离的大军得了军令,果真陆陆续续往山林里去了,而刘启已经让人提前在林中埋好了焦油,待其进入林中之后则命士兵放火箭,将一片山林烧了个精光。
这场火势不可挡,足足烧了三天三夜。
事后刘启派人前去查看,发现在林中时不时能捡到被烧焦的动物尸体,以及盔甲、兵器等,可就是没有多少遗留下来的东离士兵的尸体。
刘启不解的问孙洵:“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他们进了林子之后就凭空消失了不成?”
孙洵额头直冒冷汗:“将军多虑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就算是人,也已经给烧成灰了,哪里还找得到尸体……”
刘启虽还有疑虑,但却也没有其它更好的解释,只能暂且相信:“这都是孙太守的功劳,我会上报朝廷,让皇上重用你,你会前途无量的!”
孙洵唯唯诺诺道:“多谢将军。”
……
聚歼了东离的援军,孙洵便大开城门,将吊桥放下架在护城河上,迎刘启的军队进城。
由于吊桥不能容纳太多人同时通过,所以北辰的士兵们便排成两排,依次通过。在城墙上看,他们的队伍就像两条蛇在蜿蜒前行。
由于以这样的方式进城速度实在太受限制,所以足足过了一个时辰,北辰的十五万大军才全部进入城中。
眼看大军已经全部进城,孙洵便命人收了吊桥,关上城门。刚关上城门,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孙洵便看见城外的沙地上,成千上万的东离士兵缓缓围了上来,黑漆漆的一片,又多又密,看上去就像春日池塘里的蝌蚪,让人很想把他们搅散。
这些士兵打着梅山庭的将旗!
孙洵惊愕不已,他无法相信眼前看到的景象,东离的士兵不是已经被骗到山林里烧死了吗?梅山庭不是也已经遇难了吗?
他最初是感到意外,思索片刻立马醒悟过来,原来梅山庭早就识破了他,将计就计,先是让人代替自己领着士兵去收割水稻,让岑参将假的兵符拿给他,再牺牲几百上千个士兵,好让他和刘启以为东离的五万援军都已葬身火海,再将刘启的十五万大军骗进城,一举全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