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高,字孟云,宁州建宁郡人。值束发之年,行走东宫,陪侍太子。初为门客,后预军事。前后10年间,他一直都在扮演着今天这种角色——在太子即将发怒时,担当救火队长。
但是,这一回,太子没有消气,只是微微颔首:“孟云勇毅,诚当嘉赞。然据守苴阳,成在世族,纵有宿将临阵,不敌一家之力也。”
太子是铁心要拉一个世家大族下水了。苴阳变成绞肉机,不能只绞东宫的肉,这就是太子的逻辑。
同时,这个处处都很普通但就是给人一种莫名压迫感的男人,心里也是对自家美人百般心疼。“苴阳马上就是最凶险的地方,子高要是有事,也得拉一个世家子弟垫背。”
同枕多年,陈子高当然也能猜到太子在想什么。
所谓“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句话中的“妾妇”常常应在臣子们身上。这句话,本来就是孟子用来讥讽那些官员的。
封建王朝,层层压迫。臣子们在家一言九鼎,但去了朝廷,除了个别“简在帝心”的幸运儿,大多没有发言权,不过是“跪受笔录”而已。
最极端的例子,当然就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了。一个荒唐的统治者,癖好纤细的腰肢,满朝文武便竞相饿出小蛮腰,有的甚至饿到死。
陈子高虽然俯承君露,被同僚们戏称为“枕边将军”,但他从来没有做佞臣的想法。可他也不知道什么算是忠良,于是“顺”便成了他谨守的“信条”。
太子想要自己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哪怕外人会诟病,哪怕舆论会批评,哪怕自己的身体本能抗拒。终日弈棋,操练行伍,卧榻侍寝……10年里,一直如此。
既然太子已经下定主意,陈子高只好保持沉默。
此时,有三个人,正抬头看着那个长着别致胡子的“普通人”,一个是突然愣头青的龙爹,一个是用目光上谏的陈子高。还有一个,就是咱们的主人公——龙源。
他就那么水灵灵地站了出来。表示,愿意陪陈子高的白袍军留守苴阳。
这也是龙源上辈子通常扮演的角色。做学生的时候,老师提问,教室里鸦鹊无声,龙源就会站出来捧场,虽然他也跟其他同学一样,不知道答案,但他更受不了这种尴尬的气氛。害怕老师因为学生们的不配合,而心脏病发作,倒在建设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
等到他做老师的时候,领导点将,整个会议室静得让龙源想死。尴尬的空气,让龙源喘不过气来。于是,在这个时候,龙源就会站起来,答复领导。虽然他也跟同事们一样,不想接活,但他更不想在会议室憋死。如果真的会死,那还是倒在建设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好些。起码能上个正能量的新闻。
现在,也是一样的。龙源有些不知所措,脚趾的抓地感早就上来了,双手也成了非常多余的部位,放在哪里都不合适,真想剁掉。
慢慢的,肚子敷药处在夏季的高温下,传来一阵瘙痒。这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燥热、胸闷伴着强烈的挠痒欲望涌上来,让龙源难受地喘不过气。
出于对自己呼吸道的关切,龙源选择妥协。出列,表示自己愿意留守苴阳。此举令太子大喜过望,同时,惹得龙爹怒发冲冠。
当时龙爹没有发作,只是非常诧异自家孩子的言语。等到散会,龙爹直接揪起龙源的后衣领,好像提溜小猫那般。
“你小子,苴阳必有大战,你不想活了?”
龙源顺势踮起脚尖,同时庆幸自己长得高,不至于被前衣领勒脖子。“国政板荡,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此时不争,及国复安,坐叹人不知,何其哀哉?”
龙源没有说真实原因。大多数时候是这样的,人就是不想为自己的选择说出最直接的原因。龙源也是下意识地找了个靠谱点儿的理由。因为最直接的那个原因,太离谱了,完全是个人性格缺陷而已。
龙爹松开龙源,叹口气,又瞪了他一眼。这个胡子拉碴的老将军,到底心软了。“过一会儿,算了,明天吧,现在天晚了。明天,跟我去趟校场。我划拨2000汉中兵给你。
你不用听那个佞臣指挥。如果事态危急,别想着硬上,带着人马赶紧跑。反正这是他们李家的家事,死在这上头,不值。保护好自己。别想着什么建功立业,以后治理内政,照样有的是机会。
你爹我为官20年,虽说在朝廷不是大人物,但给你搞个孝廉还是轻而易举的。”
龙源有点感动,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这个老头儿还是挺在乎自己这个儿子的。汉中兵马一共5000人,五分之二的人留给自己这个儿子用来保命。
“爹,可是我不知兵啊。”
“不要紧,我让高逐留下来。你多听多看,必要的时候,会跑,就行了。”
高逐,早先龙爹在书信中提到过。那时候,小高在信中的功能,就类似于“别人家的孩子”。
他,表字“长风”,没有什么显赫的身世,从来也羞于提及这种事情。大家只知道他老家在岷源郡,其他一概不知。
虽然他在出身上有些自卑,但为人从来不内向。因为他总是能冲锋在前,而且还能感染一大群人跟着冲,表现实在太亮眼,所以被龙爹招为帐下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