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安费了不少心思,精心设计出这条凝结了酱香饼的口味、试吃的信息、亲民的价格于一体的叫卖口号。
这两招的效果立竿见影,不少新客人凑上前来,要了一份试吃。
大多数客人在试吃过后,都会为酱香饼的美味所折服,当即决定买上一份。
“老板,我要一个……超大份的酱香饼!”
“好嘞!”
陈瑞安手脚麻利地铲起一张刚煎好的热气腾腾的饼,熟稔地拿起刷子,蘸上酱料,均匀地涂抹在饼上。
“诶?老板,你这个装酱的坛子,还挺好看的哈!”眼尖的客人一眼看见了那个与众不同的坛子。
客人的话第三步,正中陈瑞安下怀,她等的就是客人主动提及这只坛子,这便是她计划中的第三步——不动声色地向客人吹嘘,哦不,是介绍,酱香饼的最大特色:秘制酱料。
诚然,陈瑞安可以趁着给客人装饼的时间,把自己的酱料介绍一通。
但这种时候,客人多半只惦记着自己那份饼什么时候能好,哪有心思关注她王婆卖瓜!
所以啊,引导客人主动发问,才是上上策。
陈瑞安下了血本,专门跑到瓷器店里,斥巨资买了一只粉彩瓷坛,坛子上画着一朵娇艳的大牡丹和一只灵动的喜鹊,看着十分喜人。
像坛子这般日常的用具,多数平民人家只图个实惠、耐用,往往舍不得用这种价格不菲又娇贵易碎的瓷器,而是大多选用朴实无华的土陶坛子来替代。
见了这么精致漂亮的坛子,自然会有一部分客人觉得新鲜有趣,而主动挑起这个话题。
鱼已上钩,陈瑞安便不紧不慢,假装随意地开口道:“这里面装是我们家祖传的秘制酱料,金贵着呢!酱香饼好吃,可全靠这个酱,当然得用点好东西来装啦!”
客人恍然大悟地点点头:“原来是这样!你们这个酱,确实口味很不错!”
花点小钱就能品尝到人家的祖传秘制酱料,客人越发觉得这饼买得值,对小摊的印象也更深了,暗暗想下次还要来买。
说话间,陈瑞安已经装好了一份酱香饼,包在油纸里。
“大哥,您要不要辣?”
客人摇摇头:“不要,我吃不了辣,不过我媳妇儿爱吃辣。你们这儿还能选辣度呢?”
“是的。”陈瑞安笑眯眯地把一份不加辣的酱香饼递过去,耐心解释道,“每个客人的口味不一样,众口难调嘛,所以我们辣不辣的都有,大家都能吃到喜欢的口味。”
排在这位客人后面的是一位大姐,听到他们的对话,她忍不住插话道:“辣一点才香呢,你居然不要辣!妹子,我的那份要加辣!”
“行!姐,那你是要微辣、中辣,还是变态辣?”
“什么是变态辣?”大姐一脸疑惑,显然是头一回听闻这个说法。
“变态辣就是特别特别辣!”陈瑞安笑着解释道,“一般人不敢轻易尝试,不过看姐您这豪爽劲儿,指定没问题!”
大姐被逗得哈哈大笑:“那我要一份变态辣!”
陈瑞安应了一声,拿起一旁的辣椒面,往酱香饼上狠狠撒了好几下,空气中也弥漫起一股呛人的辣味。
红彤彤的辣椒面一撒上,酱香饼瞬间增色不少。
“姐,您的变态辣酱香饼,好吃再来!”她笑着将饼递给大姐。
前几天,总有食客来买饼时,见了色彩鲜亮的酱,就问她这饼辣不辣。
陈瑞安往酱料里加了辣椒面,虽然量不多,只是稍稍提提味,但总归有些辣味。
不少客人听说是辣的,立马连连说不能吃辣,抬腿就要走。
任凭陈瑞安百般解释,这辣味其实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热情邀请他们试吃,他们也不肯尝上一口。
于是,陈瑞安灵机一动,特地不再往酱料里放辣椒面,而是把加辣这个环节,移到出品的时候。
一来,如此一来,就能迎合不同客人的口味。爱吃辣的,加多多的辣椒面,吃起来更香;吃不了辣的,也能安心品尝纯粹的酱香风味。
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客人自然更会觉得酱香饼好吃。
而那些原本因为怕辣而流失的客人,这下也能稳稳留住了。
二来,让客人自己决定要不要加辣、加什么程度的辣,看似是一件小事,其实能为客人提供一种个性化体验。客人们得到了选择权,这无形中就为他们提供了情绪价值,增强了客户粘性。
三来,客人听说了“变态辣”的口味选择,兴许就会觉得好玩,从而向身边的人分享,形成免费的口碑宣传。
多管齐下,成效显著。
忙了一早上,到了收摊回家时,陈瑞安一算,居然已经卖出去了二十一张饼!
比他们的目标还要多一张!
即使是个小小的酱香饼摊,商业思维也必不可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