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岭南小厨娘 > 第6章 生滚鱼片粥

第6章 生滚鱼片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将手中的东西放下,青芜瞧着林书晚额间满是细密的汗珠,心疼地取出一方帕子,在井水中浸湿,递到林书晚手边,“娘子快擦擦。”

“多谢阿芜。”林书晚接过帕子,笑着开口,擦过脸,瞧着天色尚早,抬手唤过青芜,打算尝尝今日在集市买来的油煎粉。

剥开泛黄的油纸,露出里头半透明的煎粉,包裹着淡粉色的猪肉,淡淡的米香随风而动,饿了一宿的青芜肚子咕噜一声,她霎时羞红了脸,腼腆一笑接过林书晚递来的筷子。

煎粉软糯顺滑,筷子无需用力便能夹下一块,露出里头的焦黄的葱叶与褐色的猪肉,入口嫩滑,米香浓郁,咬破外头的粉皮,里头的肉馅却有些差强人意,也不知是那摊主为了掩去猪肉的腥臊味,还是原本口味就重,这肉馅花椒味与酒味极重,完全盖住了猪肉原本的鲜味。

不过也是,如今煽猪技术还未推广,如今猪肉还算贱肉一类,寻常百姓还是吃鸡鸭鹅多些,牛羊味美,价格也十分美丽,更别提农耕时代,牛乃核心劳动力,根据永宁律例,若私自杀牛杖二十,邻居知情不报亦要连坐。①

但仍有特殊情况能吃上牛肉,例如耕牛自然或意外死亡,亦或是黑市高价购买,不过这同林书晚也无甚关系,毕竟就眼下而言,无论耕牛死亡亦或是黑市,她都买不起。

三两口将剩余的油煎粉囫囵吞下,林书晚瞧着东厢房始终都没动静有些担心,打算叮嘱青芜将粳米泡上,却见她蹙着眉尖,一筹莫展地盯着面前的煎粉。

“阿芜不爱吃?那便不吃了,帮我泡上一把粳米,一会我做生煎包同鱼片粥。”林书晚笑着捏了捏青芜的脸颊,转身疾步往东厢房去。

她轻手轻脚推开门,原以为两人还在睡着,却发现姜婉靠坐在窗前,拿着昨日在钦州买的布匹,似乎在做香囊之类的玩意儿,姜谨搬着一张矮凳坐在姜婉腿边,帮着梳理地上杂乱的线头。

瞧着两人不再沉溺悲伤之中,林书晚欣慰一笑,轻轻带上门,便打算做些今日的朝食。

如今姜婉同谨哥儿病着还在吃药,煮个鱼片粥刚好,清淡又有营养,青芜胃口大,单喝粥饿得快,恰好今日她在早市买了两斤猪肉回来,正好做上一锅生煎包。

猪肉腥臊不好处理,故而猪肉价格不贵,这么五斤肥瘦相间的猪肉统共花了一百文,林书晚甚至还同店家花了三十文买了两斤白如凝脂的猪板油,家中的油所剩无几,若去油坊打油,少说六七十文一斤,就她眼下的情况而言,自然还是买猪板油自己熬猪油来得合算。

除了猪肉,林书晚还买了条个头不小的草鱼,草鱼刺少,肉质鲜嫩紧实,用来做鱼片粥刚好,廉州靠海水系丰富,鱼价更是便宜,草鱼五文钱一斤,她买的这条草鱼近乎二十斤,统共花了一百文,另外又买了些葱姜蒜,还有花椒之类的调料七七八八用去三百文,她不由感叹一声,当真花钱如流水。

林书晚瞧着院中仅有的炭炉,沉默片刻,想着昨日对过面馆的钱叔所言,疾步回了厢房,从行囊中翻出一盒一品轩的糕点,又匆匆走回院子,塞到青芜手中,“阿芜,去对面的钱家面馆瞧瞧能否借个炉子来。”

闻言,青芜连声应道,拎着糕点便往屋外赶去,不多时,她一手提着炭炉,一手拎着一筐鸡蛋与蔬菜,懵懵地从门口走来,将手中的物什摆在地上,整个人都还有些茫然。

直到林书晚开口询问,才晓得,原是青芜去借炉子时被街访瞧见,那些个婶娘心疼几人,便围着青芜塞了不少吃食到她手中,还是钱叔瞧着她实在拿不下了,才从自家拿了个竹筐给她装上。

“娘子,这昌平街的人真好。”青芜蹲在林书晚身旁,瞧着她干净利落地杀鱼,喃喃道。

“是啊。”林书晚应道,虽说那些个婶娘多半是看在舅舅的面子,才如此帮衬着她们,但自家总归还是承了情。

无妨,来日方长,日后总有还情的时候。

林书晚打发了青芜去前头铺子打扫,自己提着菜刀剁下鱼头,从鱼脊处将整条鱼一劈两半,草鱼个头大,煮鱼片粥用不了整条,况且鱼肚子上的肉肥,不适合煮粥,用来红烧不错。

她动作极快,不过一刻钟,半条草鱼便被她片成一片片薄如蝉翼地鱼片,待到草鱼处理好,砂锅中的水也煮开了,林书晚取过一早泡好的粳米,倒入锅中焖煮。

趁着粳米焖煮的时间,林书晚将方才片好的鱼片擦上些盐,加入葱姜花椒,外加少许烈酒腌制去腥。

粳米还未煮开,鱼片也得再腌制一段时间,林书晚沉吟片刻,取过一只干净的木盆,打算揉面做生煎包,生煎包若要做得好吃,馅料是一点,另一点极为重要的便是揉面。

生煎包的面皮同寻常包子不同,它的面皮薄且柔韧,便是要在揉面上下功夫,好在这对于林书晚而言,不难,她今日做生煎包也是打算让青芜尝尝,若她觉着不错,她便打算将这生煎包加上。

今日她将那早市逛了个遍,朝食种类繁多,例如常见的包子馒头饼,馄饨粥面之类的,以及岭南之地独有的米粉米线。倒是没瞧见生煎包,虾饺小笼亦或是后世常见的鸡蛋饼手抓饼之类的。

一刻钟后,一团光滑柔韧的面团出现在她手下,与此同时,锅中的粳米也煮开了,林书晚擦了擦手,掀开盖子,只见锅中米花在乳白色的米汤中翻涌,弯腰撤去炉子中的炭火,飞快倒入洗净的鱼片,筷子划开。

不多时,又鲜又香的滋味在小院弥漫,顺着春日的暖风越过墙头,流连在昌平街上。

“这是哪家在做饭?味道也太香了些。”

“是啊,这香味闻着像是做得鱼汤?说起来我昨日便问道一股鲜香的味道,今日还想同你们打听打听呢。”

“可是钱家面馆?我们这街上,除了老钱家,应是无人卖吃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