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曾经沧海 > 第14章 十四章 美丽与才情之 风云人物

第14章 十四章 美丽与才情之 风云人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唐朝建国一百多年来,是以繁荣富强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至今虽然盛世不再,可人们心理归宿与依托,仍旧是大唐。百姓还是作为大唐子民而骄傲,官员还以身为大唐官员而跋扈,就连那些骄奢淫逸的节度使们,虽与朝廷抗争而不敢有叛唐的言行。

所以,尽管皇帝在社会治理上昏庸无能,官吏对待天下横征暴敛,藩镇的闹独立争地盘搞得生灵涂炭,但唐帝国这个金字招牌还熠熠生辉,凝聚力还很强大,“忠君爱国”依然是大唐的主流意识。

而韦皋也没有辜负德宗的期望,在年余的平叛之战中,朱泚被追赶的走投无路,逼迫自杀。而那位大唐名将李怀光也因一时义愤,与叛军合污,被手下卫士杀死。德宗在其他将军和头脑清醒的大臣劝诫下,不得不向天下发表了《罪己诏》。

皇帝的“罪己诏”只是世人朴素的叫法,实际昭告天下的名字是《奉天改元大赦制》。在这个制诰中,德宗说的也很中肯:

肆子小子,获缵鸿业,惧德不嗣,罔敢怠荒。然以长于深宫之中,暗于经国之务,积习易溺,居安忘危,不知稼穑之艰难,不察征戍之劳苦,泽靡下究,情不上通,事既壅隔,人怀疑阻,犹昧省已,遂用兴戎……。

总的一句话,就是自己作为皇帝,无德无才致使天下大乱,经过反思改正错误。

德宗返朝后,对韦皋更是大加信任。之前,由于南诏国和吐蕃对大唐边境的侵袭,西南那片帝国的重要之地岌岌可危,边境上的松洲、维州等多个边防城池,也被吐蕃一一侵占。德宗又派韦皋主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一职,去收拾西南边陲的残局。他数个重要职务集于一身,朝野权柄独揽手中,也只有他韦皋一人了。

这年韦皋三十八岁。

今夜的宴会就是为韦皋的到来而举办的。

眉州刺史府热闹异常,在这个城市中为数不多的达官显贵、才子名人都要齐聚一堂,陪同客人娱乐唱和。这是经济发达的唐朝流行习惯,不管是接待上级领导或者是其他来客,皆要设宴相待,有歌舞有音乐有名人捧场和娱伎陪伴。今晚的薛涛依然是淡雅素净,被邀请来此助兴,闺蜜小莲跟随在她的身后。

“韦将军今天来眉州视察,体验下情,了解实际,更好的为地方发展提供动力。几年来,我们西社会以及经济发展的良好现状,是前所未有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同时,我也了解到咱们眉州府竭尽全力,贯彻将军的亲民政策,奖罚分明,有多少官兵以及衙门中的同仁,都受到了将军政策的恩惠。我敢说这是在整个唐帝国中独一无二的地方,这同样预示着我们西川,就是帝国的未来,是天下的楷模。”

节度使副使刘辟首先讲话,每讲到大将军时,他就会不断转身对着韦皋频频致礼,赢得大家一片掌声。刘辟道出的是真实情况,他有拍马屁的心思而讲述并不夸张,西川自韦皋接任至今十余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韦皋在政务管理方面,也是一个行家里手。在社会管理上,他实行重罚重奖措施,每个人只要是为国而有所损失的,政府就会给予极大补贴和奖赏。在使用人才方面,韦皋更是一个伯乐式人物。他接受了早年唯一的“布衣好友”,曾任前朝宰相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早已作古的陆贽观点: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总之就是说任何人的能力都有优劣,取长补短个个都是人才,舍长责短人人皆是废物。由此,整个三川齐心协力,民心所向,成为大唐一方净土和乐园。

在民间很早流传着一种传说,韦皋的到来是上天的安排,是给三川送来了又一个“武侯”诸葛亮,五百年前的蜀汉盛世已经到来,百姓的日子当然会越过越好。

巧合的是韦皋字“侯武”,与诸葛亮“武侯”的封号真有点“沾亲带故”。

最后是节度府掌书记武元衡做活动总结。

“刚才各位大人已将我们西川兴隆景象,总结描述了一番,实至名归,这些皆赖韦令公的宏伟计划和鸿鹄抱负,世出英才天降大任,我等同仁以及万千百姓共襄盛世,共享美好”。

武元衡又将这几日的行程和数日后参加凌云大佛开光之事安排了一番,就结束了晚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