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长淮,天空澄澈如洗,一队骑兵如雁阵般前行,马蹄声踏破了宁静。杜宝身为淮扬安抚使,身姿挺拔地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远眺,眉头却微微皱起,心中满是忧虑与思念。此时正值战乱刚息,虽然成功解围,可他的内心却无法真正轻松。他望着远方,口中喃喃:“唉,思乡的泪水只能洒在这层楼之上,虽有保住城池的欣慰,却也有着亡妻的沉痛。”
回想起这段时间的艰难,杜宝不禁长叹。敌军围城,断绝了救援,他只能设法写书信去化解危机。好在最终李寇退去,金兵也未再来。如今,他正处理着善后的诸多事宜,心中还惦记着向朝廷奏请妻子的身后恩典,以及自己告假西归之事。“功名富贵就像草上的露水,转瞬即逝;而骨肉团圆才是锦上添花。只不知这旨意何时能下,又会是怎样的结果。”他一边想着,一边走进营帐,开始查看文书。
这时,柳梦梅穿着破旧的衣衫,带着杜丽娘的春容图,满脸疲惫地来到了军营外。秋风瑟瑟,吹得他衣衫猎猎作响,他的脸上却透着坚定。“正是这大雁南飞、草木凋零的时节,我一路奔波,终于到了这里。”他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帽子,深吸一口气,想着:“希望能顺利见到岳父,只是不知他是否能认出我这个女婿。”
他刚想往军营里走,就被门口的士兵拦住了。士兵大声喝道:“什么人?站住!干什么的?”
柳梦梅连忙说道:“我是杜老爷的女婿,前来拜见。”
士兵一脸怀疑:“你说你是老爷女婿?真的假的?”
柳梦梅挺直腰杆:“我堂堂秀才,怎会说谎。”
士兵进去禀报,杜宝听后,眉头一皱,说道:“先弄清楚他的身份。他长得什么样?”
士兵回答:“看着普普通通,手里还拿着一幅画。”
杜宝轻笑一声:“哦,怕是个画师吧。就说我军务繁忙,没时间见他。”
士兵出来对柳梦梅说:“老爷军务不闲,你自便吧。”
柳梦梅一听,急了:“让我自便,我还怎么成事啊。”
士兵哼了一声:“等你见到老爷,想自在也难喽。”
柳梦梅又问:“老爷出去拜客了吗?”
士兵说:“今天文武官僚摆太平宴,所有牌簿都收上去了。”
柳梦梅好奇地问:“大哥,什么是太平宴啊?”
士兵来了兴致,眉飞色舞地说:“这是各边方每年的惯例,今年打退了贼兵,筵宴比往年更丰盛。席上有漂亮的金花树、银台盘,还有长长的尺头、大大的元宝,数都数不清。你既然是老爷女婿,到时候多拿几个走。”
柳梦梅一听,心想:“原来如此,不过万一进见的时候,老爷考我一首《太平宴诗》,或是《军中凯歌》,又或是《淮清颂》,我一时半会儿怎么能写好?我得在这班房里先想一篇,有备无患。”
士兵不耐烦地催促:“你还不走,文武官员马上就来了。”柳梦梅只好先离开。
不一会儿,一位武官大步走来,高声说道:“长淮望断,边塞的秋色尽显,可喜的是兵甲已悄然收起。”紧接着,另一位武官也来了,两人相互行礼。先到的武官说:“今日我们文武官员赴太平宴,水陆菜肴务必要丰盛奢华,歌舞表演也都要整齐精彩。”两人见到杜宝,恭敬地说:“圣天子有万灵护佑,老君侯八面威风。一封书信就击退了贼寇,今日设下这太平之宴。一切都已准备妥当,还望您能满意。”
杜宝微微点头:“虽说这次军功微不足道,但每年的惯例,有诸公在,怎能废止?谈不上什么凯旋,只是暂且借此舒缓心怀。”这时,军营内响起了欢快的鼓吹声,士兵端着酒走了进来,说道:“黄石兵书靠三寸不烂之舌,清河雪酒配五加皮。酒来了。”
众人纷纷举杯,为杜宝敬酒。武官们称赞道:“天开江左,地冲淮右,这里的气色连着夜空的刁斗。长城一线,全靠君侯您来抵御外敌。喜的是战火平息,战旗未动,一纸书信就击退了贼寇。在这羌笛声声中,遥望神州大地,这可是万里筹边的第一楼啊。”大家齐声说道:“趁着这塞草秋风,在这太平筵席上,尽情畅饮,为君侯祝寿。”
杜宝感慨地说:“这都是吾皇福泽深厚,群才计策相助,才守住了这半壁围城。我给李全夫妇写信,也是想尽办法退敌,好在一字连环,计谋成功,不然可如何是好。这也算是天意相助。”众人再次举杯,气氛热烈。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擂鼓声,一位报子匆匆跑进来,高声喊道:“金貂并入三公府,锦帐谁当万里城?报老爷,您的奏本已批复,奉有圣旨,不准您致仕。钦取老爷还朝,同平章军国大事。老夫人追赠一品贞烈夫人。”
武官们一听,纷纷向杜宝祝贺:“平章可是宰相之职,君侯出将入相,我们这些下属不胜欣仰。”他们再次敬酒:“君侯您揽貂蝉岁月已久,如今庆龙虎风云汇聚。此一去,看您洗兵河汉,大展身手。正值桂花时节,天香随马,箫鼓齐鸣,到长安宫阙里报高秋,可别忘了河上砧声勾起的旧游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