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延师之府院新章
南安府衙在日光的笼罩下,一片庄严肃穆。杜宝,这位南安太守,双手背后,站在衙厅之中,望着窗外的青山,神色悠然。府衙内安静闲适,山色秀丽,讼案稀少,日子过得惬意又安稳。
“杜母高风不要攀,甘棠游憩在南安。虽然为政多阴德,尚少阶前玉树兰 。”杜宝低声吟诵,脸上闪过一丝落寞。他在这南安任上,政绩斐然,心怀百姓,可美中不足的是,膝下仅有夫人和一个女儿,一直盼望着能有个儿子继承家业、延续香火,却始终未能如愿。如今,女儿杜丽娘渐渐长大,为她寻个好先生,便成了杜宝的心头大事。
“老爷,时辰不早,该安排的都准备好了。”身旁的门子轻声提醒。杜宝回过神来,点了点头:“嗯,昨日府学送来的廪生陈最良,听闻年约六旬,学问深厚。今日放了衙参,就把礼酒备好,叫门子们都伺候着。”
门子领命而去,不一会儿,整个衙厅便忙碌起来。杜宝在厅中踱步,等待着陈最良的到来,心中暗自思量:这陈先生学问到底如何?能否教好丽娘?
此时,陈最良身着儒巾蓝衫,正匆匆朝着府衙赶来。他一边走,一边整理着自己略显凌乱的衣衫,神色既紧张又期待。“须抖擞,要拳奇。衣冠欠整老而衰。养浩然分庭还抗礼 。”陈最良小声念叨着,试图给自己打气。他深知,这次给太守女儿当先生的机会来之不易,一定要好好把握。
来到府衙门口,陈最良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门子瞧见他,连忙进去通报:“陈斋长到门。”
“就请衙内相见。”杜宝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门子高声唱门:“南安府学生员进。”随后退下。
陈最良走进衙厅,先是规规矩矩地跪下,行了大礼,然后起身作揖,接着又跪下:“生员陈最良禀拜 。”再次叩拜后,他挺直身子,说道:“讲学开书院 。”杜宝微笑着回应:“崇儒引席珍 。”两人你来我往,互致寒暄,一番宾主之礼后,杜宝吩咐左右:“陈斋长在此清叙,着门役散回,家丁伺候。”众人领命退下,只留下陈最良和杜宝,以及一旁站立的家童。
杜宝打量着陈最良,开口问道:“久闻先生饱学。敢问尊年有几,祖上可也习儒?”
陈最良恭敬地回答:“容禀。将耳顺,望古稀,儒冠误人霜鬓丝 。”他微微叹了口气,感慨自己大半辈子都耗费在科举上,却一无所获,如今头发都白了。
“近来呢?”杜宝又问。
“君子要知医,悬壶旧家世 。”陈最良解释道,自己出身医学世家,祖上都是行医的。
“原来世医。还有他长?”杜宝饶有兴趣地追问。
“凡杂作,可试为;但诸家,略通的 。”陈最良谦逊地说,除了医术,其他杂学也略知一二。
杜宝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满意:“这等一发有用。”他心想,这样博学多识的先生,教女儿再合适不过了。
“闻名久,识面初,果然大邦生大儒 。”杜宝毫不吝啬地夸赞道。
陈最良连忙摆手:“不敢。”
“有女颇知书,先生长训诂 。”杜宝说起女儿丽娘,脸上满是自豪,“我这女儿,自幼聪慧,读过不少书,就劳烦先生多多教导了。”
“当得。则怕做不得小姐之师 。”陈最良嘴上谦虚,心里却暗自欣喜,能得到太守的赏识,这可是天大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