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过去了,伊丽莎白心里明白,他不会回来了。
舅舅代她写了封信寄过去,他要是有心原谅她,早就回信了。
他曾说过,他一旦对人失去好感,就永远失去了。
这下,轮到她来承受这份痛苦了。
是时候该放手了。
舅妈不止一次地说起她情绪低落,虽说伊丽莎白总是避而不答,但她深信舅舅已将她的秘密告知了舅妈,他们俩都在留意着她的一举一动。
为了他们,也为了自己,她理应重新振作起来。
她需要承认,朗伯恩的伊丽莎白·班纳特小姐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家道中落,所受教育零碎、前途渺茫的贫寒女子。
年少时她怀揣浪漫幻想,如今该扮演理智女性的角色了。
她摇了摇头,回想起自己曾多么震惊于夏洛特嫁给柯林斯先生的务实决定。
当初她认为自己绝不会嫁给如此愚蠢的男人,但现在她承认夏洛特的哲学有些道理。
嫁给一个理智的男人,即使起初没有感情,日后也可能渐入佳境,还能保障她与家人的未来。
她不能再对此漫不经心了。毕竟,爱情并未善待她。
她决心只向前看。
抱着这种心态,她开始对格里格斯先生报以更热情的微笑。
即使他的学识不及她以往接触的人的广博,她仍可敬重他对工作的专注与学习的意愿。即使他的谈吐不够机智,至少他足够真诚。
即使有时当她朝他微笑时,黑发黑眼的幻影浮现眼前,也并不意味着什么。
有格里格斯先生这样一位称心如意的男人愿意娶她,她已经很幸运了。
所以她每天都这样提醒自己,而每当某种因这处境而生的忧郁情绪要将她淹没时,她便学会了把自己关进房间,直至重新恢复平静。
*译者说:
如果伊丽莎白和格里格斯先生结婚,她就会变成一只困在笼子里的鸟儿。
伊丽莎白在我看来一直是那种会纠结,会犹豫,但到坚守本心的人,always。
最近看了李安导演的《理智与情感》,我第一次看,越看越觉得里面角色眼熟,果然发现里面的上校是hp的斯内普教授,妹妹是凯特·温斯莱特。
我其实挺赞同李安对《理智与情感》原著是个悲剧的看法的,妹妹就是为了钱嫁给上校的,这样能保证她一家子包括姐姐姐夫的未来。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希望我没有剧透
╮(??? ????)╭
***
管家走进了达西的书房。“达西先生,有个年轻人说一定要见您。他不肯告诉我找您有什么事,但他非常坚持,说您会见他的。”
“这个年轻人有说叫什么名字吗?
“他让我告诉您,他是齐普赛街来的查理。他看上去相当不体面,先生。”
齐普赛街,伊丽莎白。
即便只是个地名,仍能让他心头一痛,但他必须忘掉这份痛苦。
他强把思绪拉回到当下。
他可不认识什么其他来自齐普赛街的人:
“把他打发走。”
管家鞠躬转身之际,达西想起了格雷斯教堂街上那个小顽童。他好像就叫查理,不是吗?“西蒙,我改主意了。让他进来。”
“好的,先生。”
达西用手指轻敲着桌面,等待着。
终于,那男孩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帽子,瞪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一看到达西便立刻挺直了身子。他比以前显得更瘦骨嶙峋了。
“好吧,来自齐普赛街的查理,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有一天,我从摩尔田跟着您到了这,先生。我想着说不定哪天这会派上用场呢。”
这孩子还真是挺有头脑的。
“那你今天来这儿是为了什么呢?”
“是关于班内特小姐的事,先生。有位先生正在追求她。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她家里。”
即便伊丽莎白倾心于别的男人,也跟他没什么关系。反正,她永远也不会属于他了。
但愿他能说服自己这事儿与他无关。但愿他不会一想到这个就心痛如绞。
最后达西只问出了这么一句话:“那人有钱吗?”
男孩环顾了一下房间。毋庸置疑,他从未进过如此富丽堂皇的房子:"不如加德纳先生,但他家雇了个佣人。"
一个佣人。
至少伊丽莎白不必亲自擦洗打扫。
这想法真令人难受。
不过,她仍免不了要操持家务。
她本该是彭伯里的女主人,指挥数十个仆人。
达西又问:"她对他的追求有好感吗?"
“是她舅舅想促成这门亲事,不过要是您想问的是她有没有躲着他,那倒没有,先生。但弗雷迪说她不开心,有时候她会在以为没人看见的地方偷偷流眼泪。”查理紧紧地盯着他。
“他这人靠得住吗?”达西问得好像这很要紧似的。
那男孩耸了耸肩。“还算靠得住吧。不过呢,他喜欢穿得少的女人,这倒是真的。”
达西努力不让自己表情露出异样,不过他怀疑这根本骗不过眼前这个机灵鬼。
“那,请问你是怎么发现这一点的呢?”
“我也跟踪过他几回。我擅长干这个。”
达西对此毫不怀疑。查理选择为他效力,而不是为拿破仑卖命,这对英格兰来说真是万幸。
“她早上还会去摩尔田散步吗?”
“不会了,先生。她现在根本就不独自出门了。不过,要是您想知道的话,先生,我可以去打听她什么时候会带着孩子们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