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瓦尔泽的诗集《月亮是夜晚的伤口》中,有一首诗这样写道——月亮是夜晚的伤口,每颗星星都像血滴。
经历越多,看得越多,姜亿愈发觉得,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幸福。
那么那些美好的童话,影视剧中的完美世界,到底在诉说着什么?是传播渺茫的希冀?还是编者对现实最后的抵抗?
偌大的学校,林嘉华还是会碰到陆之洲。那张让她熟悉又陌生的脸庞,依然会勾起她的回忆。
他掌心温热的温度,紧实的拥抱,雨天撑伞同行,唇瓣一触即分的碰触。
以及,每时每刻,雀跃的心情。
她当然可以做到目不斜视地与他擦肩而过,冷漠地装作陌生人,可那些复杂的心绪,只有她自己看得见。
“你难不成还当真吗?”
那一刻的画面,深深地刻进了林嘉华的脑海之中,直到现在,依旧会引起心脏的阵痛。
她记得班主任的话,也记得自己是如何无知地回嘴,林嘉华觉得讽刺。
她会在课上走神,会一动不动地盯着操场活动的人群,然而黯然神伤之余,她也会宽慰自己,就让她的青春懵懂,永远停留在那个呆呆看向少年的女孩身上。
只是可惜的是,那一个吻,就是最后的故事。
可是那些理不清的遗憾、惋惜和伤感,终究是在忙碌的学习中一点点沉寂下去。
联考的成绩出来,尽管已经有心理准备,林嘉华的心还是被那醒目的排名209轻轻牵动。
她苦着脸转向姜亿,却发现姜亿呆滞地盯着排名册,林嘉华顺着她的目光望去,170,姜亿排名170。
林嘉华不是迟钝的人,当然能够轻易地捕捉到,姜亿的日渐沉静,即使她带自己去坐旋转荡秋千,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安慰自己“别伤心,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她无法窥探到姜亿那隐秘的哀伤,所以只能茫然地,看着她发呆,看着她以一种诡异的平静看着这个世界。
放学回到家,姜亿的脚步停在那扇黑色大门前,脑海中预演着即将发生的画面,然后几近麻木地拉开了门。
她以为自己习惯了,习惯了那冰冷的眼神,习惯了步步紧逼的话语,却还是在面对姜妈妈时,神经麻木,心脏窒闷。
“姜亿,你到底在干什么?”
“你知不知道自己现在正是关键的时刻,你觉得你现在这个样子能考上大学吗?”
那么久了,姜亿从没奢望听到一句为什么,为什么考差?发生什么事了?
她坐在书桌前,眼神呆滞的看着书桌上的理综试卷,化学方程式在她的眼中变成了一串杂乱的符号,温热的液体悄然无声地滑落,在白色的纸张上晕染开来。
姜亿抬手摸去,才摸到了满手的泪水。
秋冬交替之际,姜亿还是感冒了。
轻微的流鼻涕和咽喉肿痛慢慢演变成发热,然后免不了就是一顿责骂。
诊所的室温很低,姜亿穿着单薄的衣物,近乎自虐般地任由身体不由自主地战栗。输液的手也很凉,僵硬到几乎失去知觉。
她又想哭了。这个几乎和几年前重合在一起的画面,她却有些悲哀地发现,此时此刻的她,未必比那个九岁的女孩更坚强。
她一直所信奉的“时间会治愈一切”,那么时间,到底给她带来什么?
姜亿摸向自己的心脏,因为无法感受到它本该热烈的跳动而恐慌。
八月,在那个燥热的季节,周序成功申请到了国外的留学资格,他孤身一人,从一块大陆到另一块大陆,即将开启了属于他的全新旅程。
姜亿为他感到开心,可她却无法微笑着送别他。
临行前,林念序抱着周序的大腿嚎啕大哭,周序抱起他,轻声细语地哄了许久。
姜亿同样不舍,可是她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这种不舍,所以只是扯出牵强的笑,说:“一路顺风。”
周序抬手摸了摸她的发顶:“常联系。”
周序走后,他们依然会像从前一样在□□上发消息。他分享国外新奇的见闻,吃不惯的西餐,调皮的老教授,随性的舍友。可是一个月过去,两个月过去,这些仅有的闲聊一点一点地消失,超长的时差,陌生的话题,越来越忙碌的学习和生活,让谈话越来越无法击中交谈者的内心。
姜亿在聊天框里打打删删,这一刻,她多么希望还能像小时候一样,直白地对周序说:“周序,我好伤心。”
“我不明白,每当我觉得自己足够坚强的时候,那脆弱的核心总是轻易就再次被击碎。
“我妈妈说的都没有错,在别人都在殊死往前奔跑时,我优哉游哉,不知轻重。我也不明白,我到底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