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晏回到侯府时时辰已经不早了,太夫人派人在门口等着他。
他随着小斯一道去了西院。
太夫人坐在明间,眼睛微微眯着,“晏儿,你来了。”
“嗯。”萧晏点了点头,“祖母,怎么不先休息?”
太夫人示意萧晏坐,而后开口道:“你公务繁忙,咱们祖孙二人许久未曾说过话了,今日我这身子骨还行就想同你说说话。”
萧晏点了点头,从一旁的小几上端起茶盏,喝起了茶水。
太夫人缓缓开口询问道:“都处理妥当了吧?”
“处理好了。”萧晏放下茶盏,“陛下偏爱刘蓉,也只是重拿轻放。”
似乎一切都在太夫人的意料之中,她并未感到惊讶,只是又问道:“你没去皇后娘娘那里?”
“不曾去。”
“不去也好,省得她烦心”,太夫人叹了一口气,“冀州那么远,在京都她又没个知心人,这次仪宁郡主那么对她,你去替她出这口气,也是应当,仪宁郡主被宠的不成样子了。”
萧晏没搭话,他派人去了解过郑殊岳在府中同母亲之间的事情,也了解过那是在围场上的事情,他并不觉得郑殊岳会是个忍气吞声被欺负的人。
太夫人见萧晏不说话,缓声道:“晏儿,你对书岳……?”
话还未说完,萧晏急急道:“祖母,她既然已经嫁入侯府,只要她恪守本分,我不会亏待于她的。”
太夫人点了点头,“既然她嫁进府中,便是侯府中人了,你且做好夫君该做的就好,来年开枝散叶,为咱们侯府添丁进口。”
萧晏点了点头。
其实他愿意看到郑殊岳能像自己猜想的那般聪明,他事务繁多,往后府中庶务需要郑殊岳打理,人情往来样样都需要一个得力的当家主母。
太夫人又说了些其他的,萧晏便离开了西院。
秀嬷嬷见着萧晏离开,也躬身道:“太夫人,我也回明安堂了。”
太夫人却突然道:“阿秀,你说晏儿和殊岳往后会不会同元安同柳氏一般?”
秀嬷嬷有些惊讶太夫人会这般问,思量片刻才道:“太夫人,我听那些个说书先生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就少操些心了。”
太夫人叹了一口气,“想来你也觉着会吧?”
秀嬷嬷沉默了片刻,她在郑殊岳身边这些时日,她没瞧出来郑殊岳对这萧晏有丝毫的情谊,萧晏虽然回府,但是也很少会去明安堂,看来二人是没什么情谊的。
不过今日,她看着萧晏对郑殊殊岳的体贴不是假的。
于是她道:“太夫人,刚刚小侯爷进来,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见他那衣衫干没干?”
“嗯?”,太夫人疑惑,“是怎么了吗?”
秀嬷嬷一鼓作气道:“太夫人,今日少夫人浑身都湿透了,是小侯爷抱少夫人上马车的,虽说小侯爷今日是恰巧在西山,不过他还是亲自去找少夫人了,奴婢想,小侯爷对少夫人不是全无情谊的。”
太夫人一双浑浊的眼睛瞬间清明了不少,“那少夫人对晏儿如何?”
秀嬷嬷有些语塞,“少,少夫人毕竟,毕竟从冀州而来,一时恐怕还不适应,多了解了解我们小侯爷,想必便知道我们小侯爷人品贵重,惯不同其他世家公子,未娶正妻就妾氏通房一院子了。”
秀嬷嬷这话本是想宽太夫人的心,不成想太夫人却陷入了另一个烦心事里头。
那就是萧晏似乎于儿女之事未曾开窍,在十二岁的时候有个侍女接近他,被他父亲发觉,斥责了那侍女,此后府中便杜绝了这等人,在此后第二年萧晏便被送去了昌平,再回来就是这副模样。
“阿秀,你说晏儿是不是哪里不太好?”
太夫人说的隐晦。
秀嬷嬷听不懂,“太夫人,什么不好?”
太夫人瞧了一眼,挥挥手道:“你回去吧,明日少夫人好些了,带她来陪我说说话。”
秀嬷嬷领命离开了。
次日,郑殊岳还未醒过来,宫中的赏赐就来了。
皇上赏赐了,皇后也赏赐。
郑殊岳起来看着明间摆放的珍珠玛瑙,翡翠布料什么感觉也没有,吩咐连翘搬到库房就算了。
心中暗想,这刘蓉真是得宠,为了安抚她,帝后都替她出面。
秀嬷嬷见她情绪不好,言语十分温和,伺候她梳洗打扮后,又同她说起太夫人交代的事宜。
郑殊岳也想去西院看看太夫人,便随着秀嬷嬷一道去了西院。
一进明间,除了太夫人之外还有萧老侯爷,郑殊岳恭敬向二人行礼,太夫人招呼她坐在身旁。
“殊岳,你父亲听闻你昨日的事情,今日特来祖母这儿打听你的情况呢。”
郑殊岳听到太夫人这般说,看向萧老侯爷道:“劳父挂心了。”
萧老侯爷唇角微勾,慈和的说道:“你受委屈了。”
郑殊岳摇了摇头。
太夫人看着她面色如常,也是开心,忙招呼郑殊岳吃一旁的桃酥。
郑殊岳没什么食欲吃了几块便停下了。
太夫人看在眼里,缓缓开口道:“殊岳,累了就回去歇着吧”
郑殊岳正想说话,太夫人又端起一旁的桃酥道:“这是皇后娘娘送来的桃酥,你顺路替祖母送些去给晏儿,你就回去歇着吧。”
郑殊岳微微愣了一下。
太夫人笑眯眯道:“他可是你夫君,昨晚替你去宫中讨公道啊,大晚上才回来,你既已嫁入府中,也当去瞧瞧的。”
郑殊岳明白太夫人的意思,点了点头,便带着那盘桃酥离开了。
下首的萧老侯爷疑惑的唤了声"母亲。"
太夫人慈爱的笑着:“这孩子是个敞亮孩子,要是能同晏儿有个好结果,也该是他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