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反派人见人爱倒计时 > 第103章 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贰拾捌

第103章 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贰拾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自关谦任平阳县令后,似乎大家都忘了,他是从南陆沿海逃来的海匪,是曾经凶名震慑一方,令知府也只敢伏低做小的侠盗。

那日微雨湿山路,关谦携妻带子一路躲避着新任知府的追捕,一路上尽是他曾慷慨相助的百姓,他们不约而同地对他与其妻子的赏金令视若无睹,自顾地将干粮塞在他们身边的布袋,面对官府派来的差役也只缄默地摇头。

那伙差役对关谦为首的义盗亦是心怀感激——谁人在外奔波,所挣无几,顾不上家中老幼时,每月总有两日莫名就得了碎银几两,可暂解无米为炊的窘境。

时日久了,有心者蹲守街头巷尾,终于看见送钱的人——那是这一片海盗独有的服饰,粗犷而极简。

他们动作迅速地挨家挨户放下碎银,借着月光又返回,披一身风凉,送一路温暖。

关谦是吃南路海滨各个小村庄的百家饭长大的,他心里始终敬爱着那一带的渔民百姓,直至偶然听见老庄熟人闲聊,说那海上有类倭寇者,驱逐渔民抢掠各家。

自那以后,关谦便知晓自己应该去哪了。

纵使朝廷通缉剿匪已久,当地知府仍是端得好一套装聋作哑,明面上通缉事务做得滴水不漏,实则早与关谦为首的侠盗们推杯换盏,把酒言欢,一抒远志,甚至于因为佩服关谦义举引以为知己、忘年交。

老知府上任多年,始终不得升迁,于是也安于百姓生活日益向好的现状,不再忧心仕途。

一日天子听闻风声,加之揽南海经济上增、民生向好之功于己身的上级担心因此受到牵连,故而舍兵保帅。

天子震怒之下贬南海知府为庶民,流放更为荒远的岭南。

新上任的南海知府正是上级故亲,一来便发号施令,设下鸿门宴邀来关谦等人,意在将海盗一网打尽,可他却并不知道,沿海财政能有回春,大多功归于义盗阻止他国海匪登陆抢掠百姓。

那日平秋湖上,春山楼的花舟骤然起火,大火烧得几乎照红半边天幕。

有人远远见到,那些花船上门窗皆闭,哪怕火势再猛再烈,也不见有人逃出,只听得阵阵嘈杂声。

关谦是追随他的忠义部下掩护着逃出的。

当晚知府便让差役收检尸骨,务必不能错落一个。

可核对了三次,仍是差了一具,差役们心照不宣地没有立即提出,他们心中有痛,也有一丝的庆幸——少的那个人,最好再也不要回来。

可平静了没几日,有人醉酒误事,走漏了风声。

知府逼着差役再查一遍,并下令次日一一逐验,不容有错。

接到这项任务的差役苦着脸回到家,在家中老母亲的追问下终于说出实情,他只觉两相为难——瞒是死,不瞒对不起恩人,且那知府若是知晓,只怕前些日子负责收检的三人怕是也难逃一死。

老妪听后没有说话,只道锅里煨了粥,又细细交代这个公务繁忙已许久未归家的儿子冬衣的位置。

两人聊了一会,老妪感受到儿子的心不在焉,可她没说什么安慰的话。

次日差役起床,往北边屋子说了声,可这次却没听见母亲应声。

他慌忙去探看,却见屋子空空,少得可怜的几件织物与一床破旧的薄被叠放得整齐。

他忙回了自己屋查看,果然,衣物是新织的,桌上放着的米粥用蒲扇盖着,手背一触,温凉。

知府亲自监督,却听见计数的心腹说一个不少,顿时心里觉着奇怪。

此后几年,当地又恢复到海盗常常来犯的境地,财政不济,知府被贬离。

可渐渐的,听说过当年这个故事的孩子有了梦想,一首首童谣在孩子堆堆里传唱开来。

很平常的一天,海盗照例骂骂咧咧地将船开近,准备登陆,却不想被一只破旧的大船截在半道,逼入珊瑚礁,进退不得。

“你滴,怎么不抢陆上人滴?”

海盗被逼急,先是给自己鼓气壮胆,憋出一句蹩脚的语言。

大船上的人定睛一看,对方的设施比刚刚起步的自己好太多,既然都是行动派,遂也不多做解释,一番上手后,大船焕然一新。

再看那大船,已是悠然离去,船上的人们哼着小曲儿,既心满,又意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