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综武侠]柯学救济晋升反派白月光 > 第42章 42 但凭驱策

第42章 42 但凭驱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寻着石阶缓缓向上,寺里敲响的悠长钟声渐渐涤去带着血与腥的死寂回忆。叶归尘有些惊喜地看向了无花,他却头一次没有在察觉到目光的第一时间回望——

无花跪了下来,郑重地嗑响了第一个头。

一下、两下……旁观者记忆中的血与腥能被岁月褪去,亲历者的每一秒却皆是噩梦。那个梦里没有钟声——敲钟的人倒在了钟楼的栏杆上,至死也不能瞑目;那个梦里也没有石阶,因为他们都被永生永世地困在这里,仰躺着面对天空,疲惫却又满怀不舍地看着渐渐暗下去的太阳。

无花的额间红了,眼尾红了。但叶归尘知道,此刻最红的,当属他那颗正汩汩地往外流着鲜血、像要替寒山寺所有僧人换掉他们淌下的血色的——

心。

他要带着叩首声,叩去生机尽断的死寂;他要在石阶上一步步跪行,以双膝扫去引渡路上的不平,让他们去往极乐的前路,不至于被不甘填满。

总归是一起承担。

叶归尘跟着跪了下来,一步一叩。无花感激地看他一眼,眸光在日光下竟有些闪烁。

无声的默契间,两人仿佛又回到了一齐抄颂往生咒的日子里。

海上的千风吹过济南,卷过沙漠,终于在江南水乡的晴好里,让他最想要的那一缕,缱绻着抚平了他闪烁却不敢让人所知的泪痕。

进入山寺时,叶归尘和无花有些惊讶地看到了一个预料之外的人——

柳无眉。

苍白的病容褪去,眼睫间化不开的郁色舒展,脸颊上慢慢莹出红润。柳无眉的身体肉眼可见的健康了起来,夫妻俩的生活也较之原先更加甜蜜。

“玉函,可能要麻烦你去帮忙给住持通报一声,就说我们想去后山的塔林看看。”

“好。”李玉函深情地替她理了理鬓角,道,“千万小心,有事随时唤我。”

柳无眉含笑应下,并无敷衍:“知道了。你快去吧。”

苍翠的绿意掩下脸颊上的绯红,柳无眉整理好情绪,温言道,“让两位看笑话了。”

“情意之真,惹人艳羡。”叶归尘摇了摇头,“恭喜你们得偿所愿。”

柳无眉闻言,饶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无花,继续道:“多谢。两位一定很好奇……我为何会在这里。”

她刻意卖了个关子,见沉默间无人上钩,只得遗憾道:“你们放心,我在这是巧合也并非巧合。当时从沙漠出来之后,我得了解毒的方子,便一直在拥翠山庄里练习佛门心法。前期有些难忍,总露出苦色,玉函觉得或许佛门清净之地配合心法更能缓解一二,便与寒山寺商量了一番,让我在此修行。”

“也多亏了无花,”柳无眉道,“让寒山寺在遭劫之后,仍能重振旗鼓,再度成为这姑苏城内的名寺。你暗中给予此地的扶持和心力……怕是不少吧?”

“想来李公子是觉得寒山寺为文寺,远武林纠葛,更适合你清心静修,研读心法。”无花没有否定,反倒是抛出了另一个话题,“一段时间未见,山寺上下都修缮了不少,竟有了几分超越往昔的气度。柳施主愿意花钱财与佛门结个善缘,佛祖也自会保佑与你。”

“我坠尘网,染血恶,早已不是诚心的信徒了。”她叹息一声,“不过花钱消灾罢了。”

“或许是跟玉函待久了,磨去棱角之后,我竟真的生出了几分恻隐之心。”她在塔林前停下了步子,“但你们应当懂我。我不能悔,也不会悔。”

“这结缘攒下的一点功德,就当是佛门救治我……所换得的一点报酬吧。”柳无眉轻轻拂去石塔上的落叶,退至一旁,将此地留给更需要的两人。

她不能悔,也不会悔。

因为一旦悔了,就会像无花一样,坠入永无止境的噩梦。于是索性继续做个没有心的恶人,逍遥自己的一生。

但无花呢?

叶归尘的眸光凝在了无花身上。密密麻麻的塔林昭示着寒山寺最为血腥的一段过往,但这些永恒的纪念,却并非他亲手所立。因为在石观音的掌控下,他只能头也不回地去撞他不想要的南墙,不能表露出任何一点的回忆与怨怼。

所幸,总算迎来新章。

而他此刻能陪着无花,重新发掘出他过往掩下的真实情绪。

一声声响头磕下,一句句经文腾起。像是听到了他们的赎罪,空林的震荡间,竟隐隐传出了乐声——

是叶归尘出生那日,天生的异象。

参杂着梵音钟鼓的赦免,也代表着又一日的新生。

是一百多人的新生,

也是一人的新生。

下山的路上氛围有些沉寂,直到众人遇上了在山脚前来迎接的李玉函,才终于又开启了聊天的氛围。

“对了,前面说的是巧合的一部分。”柳无眉转头看向两人,“接下来要说的,却是不巧合的一部分。姑苏城外慕容家的变故,想必你们都已经听说了。我猜到天峰那老头或许会遣你们俩来,于是便候在此处。”

“怎么?有别的变故?”叶归尘问道。

“这里面变故可不少。”柳无眉道,“你们可知这姑苏城外近太湖的水榭,除了燕子坞慕容家,还有一个他们的表亲王家?”

无花点了点头,“慕容家乐善好施,广结江湖侠友;曼陀山庄的王家夫人却是性情中人,在江湖中随心所欲,惹了不少乱子。”

“不错,但王家夫人向来只与大理、与段姓过不去。此番追来燕子坞的几人,多半与大理有关,只怕太湖上要再起波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