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个女生一前一后跑过来,一个迅速自我介绍:“傅老师好,我叫李晓筱!我和许楠都是研一的,请傅老师多多指教!”
另一个女生内向些,抿着唇冲她笑笑,说了句“老师好”,便一直跟在他们身后。
“叫我学姐就好。”傅青颂说完,还想和方铭交涉几句,但一来他们职级不对等,二来让人放着ddl不管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三来对方油滑得很,草草敷衍几句后便找借口遛到其他学者那里去寒暄。而回到会议室后,学者就开始按顺序发言了,傅青颂只有趁茶歇时去进行确认工作,却发现方铭嘴上交代的是下午离场,却在第一场学者发言过后就不见人影了。
傅青颂有些气郁,反倒成了冤大头似的。她叫李晓筱和许楠来交换了联系方式,又询问她们对议程的了解程度。好在这两个女生还算靠得住,提前掐算过流程时间,先前预定会议咖啡和茶点也是她们去联系的。
“咱们这次论坛人多,我让咖啡厅提前开始准备,分两批做,先做参会学者的那批,再做会务人员的那批。”李晓筱说道,“中午就开始准备,下午会议开始时第一批准能送到,我到时候再喊其他同学和我们一起过去取。”
傅青颂见她安排得井井有条,点点头道:“那辛苦你们了。我在下午第一场发言,这里走不开,会务上的事还需要你们两个替方老师组织一下。”
学界会议众多,但真正能得到权威学者指点的机会不多。这次论坛权威云集,而重量级的学者会集中在第一天发言,上午的发表则是重中之重,这部分学者下午是否到会都是看心情,毕竟这些人能在会场中停留满一天就算给面子了。
傅青颂这篇等待发表的论文下了一番功夫,她的发言排名也算靠前,因此她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崭露头角,既想看看有没有联系工作的机会,也想寻求指点后再将论文修改一下,争取能投中好点的期刊。
两个女生连声答应,李晓筱则欲言又止,看着傅青颂问:“学姐,那个……请问陆学长下午或者明天还来吗?”
傅青颂怔了一下:“我也不清楚他的行程安排,但他已经露过面了,好像没什么非来不可的必要。”
许楠用手肘碰碰李晓筱,小声说道:“陆学长那种身份的人,肯定忙得不得了,估计没时间过来了。”
李晓筱顿时愁云惨淡地说:“我还没来得及问他要签名呢。”但看到傅青颂,她又看到希望一般,“学姐,你和他熟吗?”
傅青颂想了想,公允评价:“还可以吧。”
李晓筱一瞬间两眼放光:“那能不能麻烦你帮我要一张签名啊?最好是玉照亲签那种!”
傅青颂听到“玉照”两个字,忍俊不禁道:“可以试试,我尽量吧。”
“谢谢谢谢,谢谢学姐!”李晓筱连声道,“嘿嘿,一会你想喝什么咖啡?学姐那杯我请!”
她哪里能让硕士生请她,摇摇头打趣:“不用了,陆学长自会替我们掏腰包。就是真的辛苦你们了,这么热的天,估计要来回跑几趟取咖啡吧。”
“不辛苦,陆学长给的实在是太多了!”李晓筱咧嘴一笑,“下午我多叫几个同学一起帮忙就好,大家齐心协力,也用不了几趟。”
傅青颂不负责经费这块,听到这个消息她惊讶了一下:“你们的劳务费,不是学院批的吗?”
问完她就想起来,先前商量流程的时候,他好像是说过多出来的劳务走“平陆”的经费。
“是学院批的呀!但这次会议陆学长不是赞助方嘛,他说我们在课业之余过来帮忙也很辛苦,这次论坛规模又大,就说给我们把劳务费翻倍!”李晓筱顿了顿,凑近些说,“现在大家都说‘平陆’的员工福利一定很不错,好多人打算投简历呢。”
“他可真会趁机收买人心。”傅青颂想想他那日加班的情景,苦笑着说道,“你们这是上赶着去当卷王啊,‘平陆’待遇是比其他公司好不少,但也都是卷出来的。”
李晓筱背着手,故作成熟地摇摇头道:“学姐你志在学术界,恐怕不太了解业界的情况——这年头哪有又轻松又钱多的岗位呢,况且听说‘平陆’是自由式地卷,只要能把工作做完就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实在卷不动也不会有强制工作规定,只是多劳多得而已。而且,我个人觉得一个单位的工作氛围也很重要,我可不想做份让自己憋屈的工作,到时候为了上个班弄出一身结节来。”
“没准儿你进去就发现,陆尹珩是个极其push的老板呢?”傅青颂觉得这女生确实是有主意,这个年龄就有这么清晰的规划,比她自己当年要强,只是才研一,学分都没修完,大可以不急着做决定。
“那也要看是正向push还是负向push嘛!找工作就像找对象,能一起进步的才是好对象,要是不合适还可以再换,没必要互相折磨,更没必要因为某些负向push而内耗。”李晓筱一边消灭茶歇桌子上的哈密瓜一边说道,“学姐你不吃吗?可甜了!”
说到这里,许楠又用胳膊肘碰了碰她,炫着切成小块的西瓜小声说道:“傅学姐这么厉害,你以为人人都是像我们一样的学术蝗虫呀!”
傅青颂叉起一块西瓜,笑着说:“没事,有空就出来多吃点,下午还有小蛋糕、大泡芙和芝心蛋挞,是在西门外面的点心店订的,我上大学的时候就特别爱吃这一家。”
这次两人的眼睛同时放光,异口同声道:“好耶!”
傅青颂经过今天这一遭,似乎有些明白为什么陆尹珩这几年仍是那样的意气风发了——不失冷静沉着,但骨子里仍是当年那个骄傲的少年,仿佛岁月的流逝只是不断将美好的品质在他身上叠加,原有的品质和性情却不曾有半分消损。
如果每年都有像李晓筱这样充满活力、头脑灵活的年轻人进入公司,和这些人相处,他应该很难思想陈化吧,不如说这也是他乐于不断吸取新鲜血液进入公司的原因之一。
相较之下,她的圈子是相对固化的,眼光也很容易陷于一隅。即便是给本科生做助教的那个学期,同他们也只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曾产生太多的思想共振。他不言不语地孤身走过那些年的艰辛,傅青颂此刻反而有些羡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