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边回复邮件,一边匆忙往嘴里塞了口食物——刚见面时她就说过的,明天还要赶一篇论文的ddl,今晚得多少把思路理一理,没有多少时间分给他。
读博不易,他一直知道。学校也并不是许多所谓过来人在对他人进行“谆谆教诲”时形容的象牙塔,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的人打一出生起就手握武林秘籍,其他的人若非天降奇才,便只能一面加倍努力一面等待一个不确定的运气降临。
然而任何一条路都是一场豪赌,只是她选择了脚下这一条。
看来她属于运气不错的那类人,纵然面容疲惫,眼睛里却仍有光。
等她将邮件发送出去放下手机,陆尹珩语气些微调侃地问:“交流这么顺畅,看来进度不错?”
谁知傅青颂平静地说:“没,刚才我回复的是一封拒稿邮件。对方不仅拒了,而且还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大段拒稿理由。字字锥心啊,陆老板。”
陆尹珩扯扯嘴角,意识到自己方才的猜测似乎出了偏差:“那你看上去好像还挺平静?”
“习惯了,这篇文章已经投了一年了——其实算上这次也不过就投了三次,但现在期刊拒稿和收稿时间都很长,再急的脾气也都磨没了。”
陆尹珩想尽量挑些安慰她的话:“不过我听说,愿意写明拒稿原因的邮件已经很难得了,毕竟用心的建议和批评也不常见。”
傅青颂点点头:“确实,所以我打算把这些经验教训运用在下一篇论文写作中。”
陆尹珩不解:“这篇不改了么?”
“不改了,因为我发现有位大牛刚发出一篇同方向同方法的文章,我们思路不完全相同,但显然人家的思路更成熟,直接预判并解决了我在文章中提到的问题。”
“……”
他刚才就想说了,运气,从来都是构成人生的重要部分。而运气的缺失,足以令一个人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甚至在经历接连的打击后变成另一番模样。
在陆尹珩听来,这种事虽然在科研中常有,却并不妨碍它对一名研究生的打击是巨大的。
可傅青颂看上去却依然很平静,她甚至又叫来服务生,打算再加一份甜点,似乎只是将注意力放在即将展开的下一篇论文中。
“加两份吧。”陆尹珩对服务生说道,等他离开后便转而看向傅青颂,“你看上去连这样的事也很习惯。”
“倒不是很习惯,但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不失望吗?”
傅青颂因他的追问而提起兴趣,笑着反问:“难道陆老板在生意场上遇到类似的挫折时,会倍感失望吗?”
陆尹珩也笑笑,答案真诚:“很少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不过如果遇到,不可能不失望。但也正因如此,下一次就更想赢。”
“你看,其实人都是一样的,我也会觉得失望,在失望时感到不安和迷茫。而且我不像你那么自信,我会忍不住冒出很阴暗的想法,假想未来还有一次次失败像这样等着我——而且很遗憾,人生是这样的,它就是由众多的失败和失望构成,只不过打击大小程度不一样罢了。”
说到这里傅青颂意识到,她把自己的焦虑全都展示给了陆尹珩,几乎是没什么顾忌的——而她平时通常不在和别人的交流中这样做,甚至在父母面前她都不怎么坦陈自己的负面情绪。
可陆尹珩身上似乎总有一种沉稳的、令人安心的力量感,这种感觉在以往她就有所察觉,只是在他接手公司后的几年中愈加显现,并如同树木的年轮般不动声色却又切实可信地累积着。
这么多年来,傅青颂头一次发觉,无论是陌生还是相熟的时候,她永远都能轻易在陆尹珩面前放下紧张感。她确信这种天然的能力一定为他在生意场上助力良多。
但更重要的或许是,虽然算起来他们面对面交流的次数不多,可每一次面对彼此时都足够坦陈和真诚。
陆尹珩似乎总会发掘她好的一面:“负面情绪人人都有,但调节情绪的能力可不是每个人都和你一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