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劝多时,李牧不从。谨复言:“赵王欲杀将军,将军死,赵葱为主将,边军将随赵葱守邯郸。若得邯郸之固,则虽死犹荣,死得其所。然以赵葱之能,邯郸必败,代地再无兵卒守护,东胡凶恶,劫掠代地如入无人之境。将军忍置边军于死地乎?”
李牧垂首不言。
尚谨劝曰:“将军守代地,爱民如子,待兵如亲,如此多年,人皆赞将军为赵之长城。赵王欲自毁长城,谨不愿看长城因一人而毁,边地万民不得安宁。”
“秦愿拜将军为上将军,位同三公,领兵代郡。”
“将军可愿为天下人之长城乎?”
李牧震动,然拒之。亲兵皆劝李牧,不从。
赵王于归邯郸途设伏,再派使者往李牧营,小使邹瑕告密,不得成。
李牧终从,兵皆喜而泣。
十七年,燕太子丹欲使荆轲刺上,荆轲贿蒙嘉,为谨所觉,为上制双附耳剑鞘,以图无虞。
上知其心,又得剑鞘,甚喜。伏荆轲,令武库令仿剑鞘,许谨至十五则为议郎,赐玄鸟爵。
二十一年,王贲攻齐,谨同行。过代郡,拜会李牧,入临淄,衣红衣见齐王。
二十二年春,上许尚谨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以车百乘入魏,王贲领兵三十万临边境。
时魏国大雪月余,民不得救。谨救黔首,分金与众,美名远扬,魏人皆往秦。
魏王设九宾之礼,宾客熙攘。魏王弟魏完迟,不得入,秦使怒。
谨思及孔张,起身见魏完,笑而吟《汾沮洳》。
魏完喜,赋《羔裘》赞谢。魏之君臣亦喜,以为谨喜《诗》,竟赋诗言志。
谨思魏民之苦,吟《葛屦》,完忧魏国社稷,赋《园有桃》及《杕杜》。
谨吟《小戎》,魏人恐,赋《扬之水》,魏人惋。
魏相赋《鸨羽》,魏完吟《清人》,众人皆泣。
魏王颂《杕杜》,谨还以《萚兮》,魏王再赋《蒹葭》。
问所求,魏王答曰抗秦为螳臂当车乎?
谨以《庄子》及齐庄公答之,而得与密言。
逾月,谨携魏之玉玺虎符返秦。魏王甚称谨,赞谨大义,有古风。
上拜为中议郎,秩六百石。
中议郎之官,由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