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晨!”赵晓鹤绕过桌子,伸手来抱,见她一身着装,不免有些望而却步。
林语晨被他犹疑的举动逗笑,主动虚抱他,拍在他的肩头:“两年不见,你怎么有了老学究的气质。”
这个温馨的动作让赵晓鹤瞬间回到从前的时光,一骨碌开始往外倒:“你还说我,我差点认不出你,怎么舍得回来?人家上学寒暑假都回老家,你上学跟失踪一样。”
赶忙请她入坐,又去倒茶,嘴上也没闲着,“回来就好。林叔和林姨可想你了。上次我回家还被他们问呢。我哪知道你什么时候回来啊?”
“我给他们打过电话。他们是想从你们那多知道点我的消息。我收到你给我写的信,知道你的店铺改过名头、重新装修,你响应号召去考鉴定师证。现在的古董市场行情怎么样?”
赵晓鹤愉悦又轻松地笑着:“也就这样吧。收得多,卖得少。你知道做我们这行,一年不开张,开张吃几年。上次,淳于芳给我介绍港地客户,卖掉几样老物件,让我可以不干活吃几年。”
忙完坐下,又细细地打量她,“我真得差点没认出你,变化怎么这么大呢?你在街上的回头率很高吧?太好看了。”
“哈哈……哪有啊。你果然是要开店,比以前会说话多了,变化也很大。”林语晨说起来店里的目的,“一会我打算拜访师娘李丽珍,之后回新建村。你回去吗?我们一起走啊。”
“好啊。现在时间还早,你先去拜访你的师娘。我去买点荤菜,一起带回去吃。咱们好久没见,真要好好聚一聚。”
赵晓鹤起身到一半,又突然坐下,“语晨,那个……你回来了,茉莉呢?”
“这两年茉莉一直想回来,但是他哥不让回。”
一个不让回,一个想提前毕业,一拍即合,正好都待在京城。
林语晨知道张天鸿为什么不让茉莉回去,因为“张家灭门案”的危机并没有完全消失。
张天鸿怕茉莉回去后有危险,严词拒绝茉莉回家。茉莉也有脾气,被骂几次后连过年都不回。
林语晨按下这茬,缓缓说:“过完年我要出国,她答应会送我。我想过年前她会回来。”看着赵晓鹤失落的表情,轻声问,“你还喜欢她呢?”
“啊!没……呵呵!大家好久没见,看到你就想起她,问一下嘛。”赵晓鹤挠头,“对了,今天周末,我们要不要喊上有归哥一起回去?”
“嗯,随你。他有车吧?我们各走个路。”林语晨喝口茶,眸中滑过了然的情绪,起身说,“我先去找师娘,一会见吧。”
“好。”赵晓鹤送她出门,看她开车离去,回头琢磨翻,拿起电话打进市局。
赵有归正好没事,接起电话。
“你说林语晨回来了?”
“对。我们约晚上一起回新建村吃饭。有归哥,婶婶不是回老家吗?明天正好周末,我们也回去聚聚吧?”
“我手头有点事没做完,再说吧。挂了。”赵有归放下电话发起呆。
回来意味着又要分别,而这次她会走得更远。
他打开抽屉,取出一只大红色的首饰盒子,里面是两枚钻石对戒。
女士钻戒的钻石不大,不过一克拉。
他把盒子塞进裤兜,又低头忙,忙什么已经不清楚,一直到下班的点,犹豫再三……双眸变坚定,起身拿钥匙,兴冲冲地出门。
*
李丽珍看到林语晨很高兴,拉她在家喝下午茶。
两人谈起最近灵省的政局变动以及市场行情变化。
李丽珍:“听北方人说,你在那边出了名。对了,这边有个姓邵的老板想约你吃顿饭。价钱好说。”
林语晨蹙眉:“这是什么新型套路?”
“圈子里已经传开,同灵省的林小姐吃顿饭,少走十八道弯路,少奋斗十年。你的名声已经传到南边,而且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都想知道你长什么样。如今约你吃顿饭的价钱可不便宜。”
“一定是林信华搞的鬼。”林语晨无奈地摇头,“若是谁请我吃饭都应,我也太好见。不约,而且我没那么多赚钱的点子分享给他们。若我真有想法,自己赚钱不香吗?”
李丽珍抚掌轻笑:“世上的钱啊赚不完。你在很久前就明白这个道理。不然,你也不会同我们合作,让淳于芳出头。
行吧,咱们林小姐现在神秘得很,确实不是谁想见就能见。
过完年,你到美丽国有什么想法吗?”
“我打算在那边成立一个办事处。你知道现在国际市场都看好我们的大市场,国人爱存钱,手头余钱够多。其次,国内人口量大,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对于老外来说,国内是一块肥肉。
与其便宜他们,不如,我们来牵线搭桥,从中取利。”
李丽珍睨她:“真是天生的商人。”
又说,“我同意你的部分想法。具体哪几方面可以入手呢?”
林语晨爱同李丽珍商量,师娘的见识和见解是张茉莉、淳于芳都比不了的。若是晨芳国际的股东里谁是顶梁柱,非李丽珍莫属。
“我们手头现有的资源当中,何方明的华丽服装厂规模最大。
我打算先帮他拉一些国际业务,加深同国外的联系。从实业转向高新科技电子产业。
具体方面有汽车、电子市场。你知道现在深地那边的电子手表已经论斤买卖,BB机在大规模进入市场。
我相信不久后应该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李丽珍发现她的眼界已经超越自己,点头赞许:“你的思路很好。现在,外省有几股资金流入灵省,一方面是建筑地产业;另一方面与晨芳国际市场有关。外面的人也想分一杯羹。”
“如今我们的面料、服饰市场已经全国出名,也应该试着走向国际。有外人眼红不奇怪。若是晨芳国际市场那边供不应求,可以考虑自建大楼作为第二市场。”
林语晨笑起来,“这要投入大笔现金,得与芳芳商量。”
“当然。我的意思是你不考虑参与建筑业吗?”李丽珍说起现在的热门行情,“我们的房屋是70年代建造的二至三层的老房子,现在可以建造五到七层的高层楼房。”
林语晨动过入房地产行业的心思。但是,她最终放弃这块肥肉。
“师娘,贪多嚼不烂。现在的建筑标准不够全面,我们再等等吧。”
“等?你明白市场是瞬息万变,等可能意味错过。等后面进场,前面的老大哥未必肯让肉。”
李丽珍倾向于把晨芳国际的资金留在国内,发展国内市场。
林语晨听出她的意思,没有直接反驳:“我同意师娘的看法。但是,说实话,想要做大做强,离不开国际资本。
我的建议:一是投资国内有技术底子的面料生产商。二是借何方明的成衣工厂,替他搭上国际市场,引入更多资金,开拓新的国际领域。至于房地产业,国土面积大,国人很多,真不妨再等等。”
李丽珍看她心意已定,也试着退一步:“明白。你不是不入场,只因我们现有的资本还不够入场的资格,这才是你说的时机没到。”
林语晨是这个意思。若真要啃这块肉就必须要有成熟稳健的现金流。不然,几万吨混凝土、钢筋下去,全成预售楼房。国人何必为难国人。
幸好李丽珍不是一头扎进去不讲道理的主,沟通很有效果。
李丽珍举起精致的纹花茶杯,同林语晨碰杯:“我提前祝你在国际市场布局成功。回家帮我给你的父母带好。”
“好,谢谢师娘。”
林语晨被李丽珍送出门,回首这幢红瓦小洋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