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星历544年,江黎二十一岁。
他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洛伦兹星球最具盛名的卡莱尔大学,随后获得推免,留校继续研学。正当大家猜测这般的天才少年要花落谁家时,江黎却拒绝了一切知名教授的邀请,放弃了当下最热门与抢手的领域,最后一意孤行,选择了R类病毒相关。
当时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道江黎是疯了,纷纷怀疑他是不是因为学业压力过大,精神出了状况,不然何以放着好好的康庄大道不走,非要去那夕阳都排不上的午夜领域自毁前程。
不过后来大家都想明白了,天才嘛,十个疯九个癫,而江黎就是那第十个。
又疯又癫。
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这位疯子在短短五年内,没有任何导师指路帮助的情况下,在该领域取得了爆炸性突破,被联盟最高医学协会授予医师的称号。
联盟对于从医者的职称统一规定,一共分为五级,从低到高分别是:E级和D级的医者,C级、B级以及A级的医士,A级医士足以担任医院院长一职。再往上,就是联盟授予的特殊荣誉称号——医师。
但是整个联盟获得医师称号的人加起来,也不过数十号,而且早已年过四十。甚至在一些偏远落后的星球,从始至终都不曾出现过一个医师。
而这个医学领域最高荣誉的称号,就突然在某一天,被宣布将颁发给一个二十几岁的毛头小子。
消息传出,整个医学界可谓是炸开了花,一时间,就连做出该决定的联盟最高医学协会都受到了众人的质疑。
随后联盟最高医学协会公布了近些年江黎的研究成果。
对此,看客们议论纷纷:有的一下子转变了态度,从唾骂江黎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荣誉,转而变为褒赞这位医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有的则固执己见,依旧质疑江黎是否德不配位。但在众人忽视的角落,几位资历最深厚的老教授却噤了声。
随着星球其他爆炸性新闻的冲刷,这件事情逐渐被人抛到了脑后,而业内几位领头专家的沉默,也让反对的声音如扔进水里的石子——激起一阵小水花后,最终归于平息。
自此,江黎也算是勉强得到了医学界内部的认可。
因而,江黎每次入职时,即使私底下并不那么受大家欢迎,也没有人会明面上针对他,毕竟在医界能力为大的背景下,随意开罪一个被最高医学殿堂认可的人,对他们来说并没什么好处。
严渊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也正是因此,他才会在百忙之中,亲自跑这一趟。
更何况,和这位江医师打好关系,对目前α区的病情百益而无一害。
虽然身旁这位江医师,从始至终都未觉得,高高在上的指挥官大人曾想和自己打好关系。
车窗外噪杂的叫嚷声与刺耳的喇叭声愈演愈烈,似有大干一架的趋势。或许是因为天马星引以为傲的交通设施,多年来,星球内几乎没有出现过堵车。因而,当今天这些星球的居民在近地航道上,被迫“齐聚一堂”时,格外热闹。
江黎反手撑在后椅背上,借着外力调整了一下坐姿,斜过身子,向窗外看去。
车内空间狭小,久久蜷曲在座椅上,使得江黎的老毛病又犯了。他的腰背好像被外力强行向两端牵引,又突然剧烈挤压般,由内至外传来阵阵痛感。
然而四周的车辆却依旧没有任何动静。
严渊似乎发现了江黎的异动,尝试帮他调整座椅,可惜这辆空乘奇怪的很,座位就好像焊死一般,愣是找不到任何可以操作的地方。
“要不下车歇会?”严渊提议道。
“……?”这说的是人话???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里从离地面至少有一千米,我们之间应该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吧?”
江黎指了指窗外,因为特殊光层界面的隔断,即使向下看去,也不过是一片灰白色,表面上并不会让人觉得自己身处高空。但实际上,如果从此处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地“走”下去,基本上只剩摊“泥”了。
严指挥官今天确实忙得有点发木,意识到自己言语出了错,难得地道了声“抱歉”。
江黎懒得和他计较,当务之急还是快点从这堵死的车流中驶出,早点到达目的地“卸货”。
话音刚落,交通部发来的开启备用航道的申请书,就在严渊的工作台前蹦了出来。
大指挥官的工作效率极高,只见他修长有力的手指在工作台前划拨敲打了几下,便通过了交通部的申请,以及开启备用航道的相关事宜。
联盟内各星球的航道构造都基本相同,通常分为水陆空三道,其中空中的飞行航道又分为近地航道、中空航道与高空航道,每条航道之间用特殊光层界面隔断,并设有一条备用航道,防止突发紧急情况。就天马星而言,共设有三条备用航道,从低至高,以此类推,地面航道与近地航道之间为一号备用航道,近地与中空之间为二号,中空与高空之间为三号。
虽说总部破烂得活像上个世纪的古董,但好在门下的各个机构办事效率都挺高,命令下达后不过一分钟,交通管理部门立刻打开了位于近地航道和地面航道之间的一号备用航道,并遣人前往场地指导疏散。
不过即便有了空管部的介入,位于天马星最大枢纽区域,这场百年难遇的大型堵车,显然一时半会不会那么快落幕。
右座上的江黎有些不耐烦,食指敲着车窗门,时不时地向窗外看去两眼。
还是没有任何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