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子观现在到哪了,他在信里面都写了些什么?”
书房内,陶安虞坐在戚和淞对面,双手交叉放于桌上,腰背部挺直着,墨黑的发丝散落在肩后,用一根红带随意地绑了几圈。
中午,明池从镖局带来一封信交给戚和淞,信封外写着兄长亲启四字。不过那时戚和淞和陶安虞正在午休,醒来时明池早已出门,还是青绿和他们说的这事。
戚和淞合上纸张,眸中带笑,“子观已经到了江南,没说什么大事,都是些零碎的小事。”
自从在柳颜书的事情上说开后,他和戚玉泽的关系也缓和了起来,甚至在逐渐地往上升温。
闻言陶安虞也弯了眸子,心情好地点了点头,“以后等我们去了江南,想要去见见子观也简单。毕竟江南离苏地还是比京城近的。”
“嗯……”戚和淞将信纸折好,放到一旁的木箱中。
陶安虞低头继续翻开手中的书,这些天他一直在书里找应对灾后的方法。
同时也非常隐晦的告诉了戚和淞,今年可能会迎来一场大雪和大雪后的雪灾。
当时说完后戚和淞是什么表情、什么心情陶安虞没去关注,反正他自己是感觉挺轻松的。
同时陶安虞也写了水泥的制作方法给戚和淞,他想来想去,这水泥还是让戚和淞来控制好些,要他来弄这个,他心里还是有些慌的,就怕一个不小心出了什么事。
戚和淞抬手研磨,准备给戚玉泽回一封信,不过在提笔写字时却突然反应过来,他的这封信也不能寄到江南去,毕竟信到了江南,人不一定还在江南。
这么想着,他还是写了下去,到时候寄往苏地就好。
正好和子观说一说苏地海沙的事情,今年冬天许是会有一场大雪,提前运一些苏地的海沙过来,再用粗棉缝好,到时候铺在身上也是暖和的。
这也正是这个世界的奇异之处。
地球上的沙子不会发热,而这个世界的海沙却是可以自己发热。这海沙正是陶安虞之前在书上看见,说是要用来给戚和淞做暖手袋的沙子。
戚和淞早就猜想过自己的夫人不是真正的陶安虞,所以在他说今年冬天可能会发生雪灾时,戚和淞也是相信的,并且还去翻阅了以往雪灾的灾后记录。
在知道这件事后,他连忙给谢明华去了一封信,主要是让谢明华帮忙在江南买一些粮食,再暗地里运到京郊外的上林寺里。
陶安虞起身将书本放在书架上,“长安,我去杂货店一趟。”
戚和淞抬头。
“一起去,出来后我们就去希河边逛逛。”戚和淞浅笑道,“正好中秋节快到了,这几天街上也应该很热闹。”
陶安虞:中秋节!
“好啊。”
“那我们等会儿也在外边吃饭?就去玉食楼,上次我们还在那里吃过,我觉得还挺好吃的。”
他们上次一顿下来用了四两银子,这么消费下来也消费的起。
“好,就在玉食楼吃。”
戚和淞收拾好桌上的笔墨纸砚,牵住陶安虞的手朝门外走。
青绿和鸯红正在收拾小花园里的碱面,这是陶安虞昨天做的,今天出了太阳他就搬出来放到太阳底下晒晒。
路过时,他笑着对两人道,“我和长安晚上不回来吃了,你们准备自己的饭就好。”
“是。”
两人同声应道。
说完话,陶安虞转头看戚和淞,轻松的笑着。
“我记得上次你在玉食楼吃饭都没怎么动筷子,不过这段时间你也吃的辣了,不然等会再试试?”
陶安虞笑的一脸狡黠,不等戚和淞回话又接着道。
“不过还是会点几道清淡的菜,那里盘子装菜也装的少,可以多点些菜。”
戚和淞颔首,“都听夫人的。”
说着,他又想到那次花灯节发生的事,微抿唇,“还有李婆婆家做的油粑粑,夫人上次说好吃,这次还要不要吃。”
“当然要的!”
这次出门两人并没有再做马车,主要是明湖明池现在都不在宅子里,也没人给他们架马车。
戚和淞举着手里的折扇给身旁的陶安虞扇风,现在是八月份,正是最热的时候。
此时临近傍晚,天色却还明亮的很。
街边的小摊贩又趁着这段时间连忙补货,以免等会儿到了人流量高峰时却没货,早早收摊走了。
“真热闹啊。”
陶安虞不禁感叹道。
这中秋节还没到呢,街上就要摊子在卖制作花灯、月饼的材料,甚至还有成品在卖。
还有那些待在身上的首饰饰品,也出了新的花样。陶安虞路过一个小摊时,瞧见一条白玉色的发带,用荧黄流苏点缀,还挺好看的。
他停下脚步,拿起那条发带,往戚和淞头上比划一下,“真好看。”
“夫人喜欢的话就买下,今天出门我带足了银子。”
戚和淞淡笑着,凝眸细看着陶安虞,目光星落般撒满了对他的珍惜。
陶安虞摇头,转眼一笑,“我自己付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