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春他们也刚吃完饭,刘老太见了延贵,开口让他交100文的家用。
延贵吭哧了两声说:“大嫂在家里闹着要你回去。”
刘老太一听就知道吴氏那蹄子在家骂她呢,登时大怒,“好她个吴氏,我看她是皮痒了,等着,我这就回家给她紧紧皮子!”
说着把阿月塞到延秋怀里,“你先看会,我回家一趟。”
说罢气凶凶的出了门。
延春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回身给两位哥哥泡了杯茶。
“二哥最近手头的活多吗?”延春对这个常年在外当学徒的二哥比较陌生,先开口寒暄了两句。
延贵摇了摇头,神情苦涩的开口:“前几天把王员外家的活干完了,最近一直在桥市头蹲着。”
妍春低头看了下二哥握着茶杯的手,上面布满横七竖八的伤痕跟老茧。
“我最近跟三哥找了个活计做,需要你帮忙给打几个小匣子。”
“用来做什么的?要什么材质,什么花样的?”延贵追问。
“是用来放簪花的。”说着延春起身去卧室拿了两支做好的簪花出来放在桌子上,“需要打几个小匣子来放,你看看这种什么样式的盒子更相配。”
延贵拿起簪花打量了下,“回头我画几个样子给你挑选下。”
延春点了点头:“我们这门生意是专做有钱人的,我们本钱不足,材质上一般主要就靠样子新颖来吸引客人了。”
说着掏出300文放在桌子上:“知道哥哥需要找木材,手里也不宽裕,这些钱你先拿着,回头做好了再交割剩下的。”
延贵本来心里还在犹豫,生怕妹妹让他做白工,现在看到妹妹提前付他一部分钱,不觉为刚才的想法有些脸红,他摇了摇头:“妹妹不必客气,等做好了一起给付就行。”
延春叹了口气:“娘这次回去教训了大嫂也不会忘记找二嫂拿钱的,你们二房也不容易,二嫂在家吃的最少,干的最多,瘦的一阵风能吹跑,二哥拿回去还是多给二嫂菊香她们几个补补吧。”
延贵沉默了瞬间,抬手把桌子上的钱拢在手里,“多谢妹妹了。”
这时在院子里一阵疯跑的阿满带着阿月阿明嘴里呜呜的喊着跑了进来。
延秋像老母鸡揽小鸡一样,张开胳膊准备揽住三个小的,三个小的惊叫着跑开。
“娘,娘~”
三个小的齐齐叫娘,吵的延春头疼,她抬头对延秋说:“你今个没事就先帮我看会孩子吧,材料不多了,我要去补些货。”
延秋随意的点了下头,想着今天反正没什么事,就帮妹妹看会。
延贵也跟着延春起身,分别摸了摸三个小外甥的头后起身离开,准备回去后就开始动手。
这次延春又来云锦绣坊买线,经常接待她的小娘子试探的问:“娘子这是绣什么东西,丝线用的这般快?”
延春笑了笑把称好的丝线接过来:“一大家子姐妹接了些粗糙的绣活罢了。” 说完付了钱转身离开了。
从绣坊出来后她又去了卖珠子的那里,卖珠子的小哥倒是会说话:“娘子好手艺,我特意给你留了些新进的珠子,你看。”说着指着中间的盒子里的珠子说。
延春从里面挑拣了些合适的出来,这次买的量大,小哥笑的合不拢嘴,延春跟他砍了半天的价才满意的抱着珠子离开了。
心里猜度着说不定二哥今个就能把样子定下来给她瞧,三哥也帮她看了半天的孩子,自家晚餐需做的丰盛些,留他们吃顿饭才好。
于是她又转去集市买了一只鸡,买了2斤猪肉和些许蔬菜果子装了满满的一篮子回了家。
回去的时候看到老娘已经在了,打量了下看她衣服整齐,脸上带笑就知道她没吃亏,也是,在这个时代孝道大于天,吴氏再嚣张也是不敢跟婆婆上手的,能插嘴反驳几句已经顶天了。
她也就没去问细节,但刘老太却怕自己女儿吃心,专门解释般的炫耀自己的战绩:“那婆娘整天瞎咧咧一张嘴,在家屁事不干,活都推给郑氏,她还以为我不知道。
啊呸!我跟你爹还没病没瘫呢,她就想做我的主了?看把她能的,回家后被我臭骂了一顿,让她把家里要吃的米舂好,把豆子分拣好,我看她一天天就是闲的!”
延春无语:“就大嫂那样,这些活八成要落在二嫂跟菊香她们头上。”
刘老太得意的笑着说:“我早就料到了,专门叮嘱郑氏不能帮吴氏的忙,我这次回去还买了几只小鸡,安排她去喂养好,回头我去拿鸡蛋过来给阿满他们补补。
也是你精怪不肯在院子里养鸡,天天买着吃,真不会过日子!”说着戳了戳妍春的额头。
延春:“爹爹还没有回来吗?这都出去快一个月了。”
刘老太叹息了声:“没呢,不过也快了,自来跟着县令去巡乡就不是个轻松的活计,估计他那双鞋子又要走烂了,我这次还特意嘱咐你二嫂,让给你爹再做双鞋子来。”
延春点了点头:“等爹回来我买些羊肉跟牛肉,让爹好好补补。”
刘老太笑的合不拢嘴:“还是我小闺女好,你爹没白疼你。”
延春往外面瞅了下,只看到三个小的在巷子里跟一群孩子疯跑:“三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