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家里虽然有进项,先前张家那边聘礼也退回来不少钱,可若是将这些钱都投进这印书和雕版的里,于氏多少还是有些舍不得。
这会儿听着雕刻不要钱,没人比她更激动了。
倒是大房的赵大哥先开了口:“先听爹把条件说完,天下不要钱的买卖才是最贵的,那个雕版师父的要求有可能比花钱还难办。”
众人期期艾艾看向赵老丈,只想从他这里知道,雕版师父究竟提了什么条件,是否真的那么难以达成。
赵老丈却一直看着赵墨才:“他说,他想让他家子孙都到我们家来学习识字认数,要把你写的那本书上的所有内容全部学会,还得给他们家那些子孙一人一本书。”
赵墨才当即就想答应,这对他来说是再划算不过的事情。
不过当他看到赵老丈脸上的迟疑和微蹙的眉头,以及赵家人欲言又止的样子,赵墨才心里恍然,赵家人方才还那么积极,这会儿是不愿意了。
不需要赵墨才过多思考,他就已经明白赵家人的态度为何变得如此快。
在古代,要学习一门技艺是极其艰难的事情。
例如之前周用民,为了到县城里学算账当账房,不知道送出去多少礼,找了多少人,却依旧没有门路。
那些老帐房收徒弟都是十分苛刻的,谁也不愿意将自己手里掌握的技术,就这样随意传授到他人手里。
毕竟那些技艺都是吃饭的家伙。
不就有句俗语是 “教会了徒弟饿死师父” 吗?所以要从别人手里学到真正的本事,并不容易。
古代更是师徒如父子,拜一个师父,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孝敬师父,若是父母不在,师父甚至能够越过家中其他亲戚,做主徒弟的终身大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家人才会因此犹豫,那位雕刻师傅才会放弃金钱,让自己的子孙学得更多的本事。
但这对赵墨才来说,却不算什么。
他是个现代人,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现代人,对他来说,传播知识,让民众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文化,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他这本算术书里所包含的内容,最多也就是小学数学二三年级的内容,这些都包括在义务教育里,在他看来,这些知识没有必要藏着掖着。
他思索了片刻,还是决定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赵家人:“我倒是觉得,既然他们愿意用雕版来换取学习的机会,我们也能够省下不少银钱,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赵墨才点了点手下的雕版,“既然这书要印出来,以后还要卖出去,现在村子里的人都在跟着学书里的内容,这些知识就不可能只封锁在我们赵家村,总有一天会慢慢的传出去。”
“那雕刻师傅只要有心,他家子孙习得这本书上的知识是早晚的事情,不如现在大家达成合作,交个好,说不定以后还有其他的雕版需要麻烦他们呢。”
这事虽然已经说过许多次,赵家人还是有些犹豫。
“这书真的要全都卖出去呀?”
“这书上的知识真的要交给其他人吗?”
“如果大家都会了,我们家会这些也不算什么稀奇了,往后在县城里找活计也没什么优势呀。” 三房的张氏说完这话,有些怯弱地抬眼看了看赵墨才。
赵墨才笑着说:“既然我们家都能印书了,为什么还要去县城找其他的活计?”
“你们看着雕版师傅,不就愿意用他的技术换我们的书本和知识吗?这天下说不定有无数个像雕版师傅这样的人,愿意用他们手里的银钱,换我们印出来的书呢。”
“说不定以后我们这书还要卖遍大江南北,到时候自家的活都做不完,哪里有那个空闲时间去县城里帮别人做活。”
吴氏却不是很看好:“大郎你莫要把乡里乡亲们想的太有钱了,愿意花钱买书的人不一定有多少,这一年到头家里都不一定能存下多少银钱呢。”
“就是呀,大郎,若是他们家里都有钱,哪用得着给我们送这些菜蔬柴火,早就财大气粗的掏束脩了。”
赵墨才脑海中灵光一闪:“那就让他们继续用这些东西给咱们换,不管是柴火山货还是菜蔬,只要价值相当都能换书。”
“反正卖菜蔬这些也能挣钱,说不定咱们还能在菜摊子旁边摆上几本书,卖给县城里那些人。”
赵墨才说着,觉得他们应该将自家的市场设定的再大一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周围的几个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