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衡妖异志录 > 第23章 文墨轩

第23章 文墨轩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也不知是哪位文人墨客先从粉白的杏花中品出了风流轻薄之味,总之在“粉薄红轻掩敛羞,花中占断得风流。”的诗篇流传开来后,几乎所有暗坊青楼都默契的选择杏树作为象征物。在春风一夜吹遍长平城后,一株株越过院墙攀上别家楼宇的杏树就成了这些店家的活招牌,并不需要多么缤纷的色彩,白花随着春雨落满街巷,像是隐秘的指路牌,引你踩着它们走进院墙。

慕容燕也顺着杏花瓣一路前行,但她的目的地显然不是豢养着美貌雀鸟的小楼,她最终提着食盒停留在一栋二层的小楼前。小楼紧挨着一间栽种着杏树的院子,那棵杏树生的很高大,想必它见证过比慕容燕要多许多的岁月,它的枝桠不甘于被困在那一方院墙中,一路向上攀升,甚至有一部分已经靠到了小楼二楼的窗户,让那扇窗总是不能紧闭上。

栽种着杏树的那间院子是做什么生意想必已不必多说,这条街巷上有太多这样的地方,许多店家也懒得挂个正式些的名字,毕竟做的不是上台面的生意。于是人们将一些白日营业相对清雅些的称为鱼儿坊,这种只在黄昏后挂灯且种了杏树的称为小雀楼。

因为是这样一条街,那些注重清白门楣的人自然是不会住在这的,所以这儿竟成了寸土寸金的长平城房价最低廉的地方。

这也是杏娘选择在这开店的缘由。说来也叫人感叹,她定居在一间栽着杏树的小雀楼旁,名字也带杏,却并不沾染任何轻薄风流的气质,做的也是和这里格格不入的寻常字画生意,她的“文墨轩”是这条街上少有挂牌匾的店家。生意虽然不温不火,但也算能过得下去,当然如果想去隔壁的客人不要总喝多了跑错门就更好了。

慕容燕问过她为什么不搬家呢,她从没几页的账簿里抬起头,答道:“没钱。”

该死,好真实啊。

此时正是正午,暖洋洋的空气扰得人昏昏欲睡,慕容燕在门前石阶上掸去鞋底的碎花瓣后轻敲了两下门,小楼的主人听见敲门声很快迎了出来,她手持一只吸满了墨汁的毛笔,袖口高挽,头发也团了起来,可见刚刚应该是在作画。

“劳烦你跑一趟,怎么不叫店里的伙计来?”她放下笔,接过食盒匆匆将慕容燕迎入小楼内,问道。

慕容燕笑着说:“难得天气这么好,出来散散步,也想来找杏姐姐聊天呢!”

“你呀,快坐,我去给你泡茶。”杏娘拍了拍她的头,无奈的笑笑,赶忙招呼她坐下,自己转身去了里屋烧水泡茶。

杏娘刚搬到这条街上时,因她学识渊博又面容姣好,却不曾婚配,也不愿告诉任何人她的全名,有些街坊便猜测她是大户人家跑出来的小姐,很快老家的人就会寻上门来,结果七年过去了,什么来寻她的故人也没有,她就和文墨轩阁楼上挂着的一些古旧字画一样早已寻不到出处。

文墨轩是不开火做饭的,一是杏娘担心油烟气会染到字画上,二是她也确实不擅厨艺,泡出能喝的茶就已耗尽毕生所学,但人终归是需要吃饭的,要专门雇一个人给自己做饭对这间生意只能算还说得过去的店来说负担还是太重了,权衡之下杏娘便和慕容燕家的酒馆谈了笔生意,她固定每月给酒馆一笔伙食费,酒馆则每天给她外送餐食。

后来酒馆的老板,也就是慕容燕的老爹发现杏娘学识渊博,那时他正发愁长平找不到愿意收胡人血统小孩的私塾,老爹灵机一动便和她商议,把慕容燕送她这学习,以后每月伙食费减半。

杏娘很爽快的答应了,就这样两人又似姐妹又是师生的相处了下来,慕容燕童年的记忆里有很多片段是和这栋小楼联系在一起的,她捧着诗书靠在二楼的窗边,看着隔壁那株杏树的枝桠慢慢长进了窗口。这两年她不再每日来这上课,但依然愿意在天气好的时候揽下送饭的活,就为了过来和杏娘聊聊天。

在杏娘去泡茶的间隙,她坐着百无聊赖的打量起了店内的一切,因之前树妖的风波,她已经两个月都没抽出空来这看看,她看到一些熟悉的字画被卖出,墙上又挂上了一些新的作品,唯一从没变过的是自开店起就挂在墙面正中的一柄断剑。她数次问杏娘为何选了断剑这样与文墨轩格格不入的装饰品,杏娘只是告诉她因为是重要的东西。

“从哪来的?”她问。

“老朋友。”杏娘回道。

什么老朋友会送人断剑?慕容燕问,但从得不到回答。

杏娘端着泛着清香的茶回来了,她尤其中意苦味重的茶,不是说把茶泡的很浓,而是茶叶本身就苦味重于香味,慕容燕最初很不适应,但后来慢慢也喝习惯了,甚至觉得来了文墨轩就该喝苦茶。她端起茶杯小口品着茶,看着对面杏娘打开食盒开始享用午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